|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齿面受载接触分析理论及MASTA 软件 | 第16-24页 |
| ·HERTZ 弹性接触理论 | 第16-18页 |
| ·齿轮受载接触分析(LTCA)理论 | 第18-21页 |
| ·齿轮副的面接触模型 | 第18页 |
| ·受载齿面接触分析理论 | 第18-21页 |
| ·齿轮传动系统分析软件MASTA | 第21-23页 |
| ·MASTA 软件的建模功能 | 第21-22页 |
| ·MASTA 软件的LTCA 功能 | 第22页 |
| ·MASTA 软件的高级系统变形分析功能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减速器传动系统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4-33页 |
| ·齿轮传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 ·齿轮、轴、轴承模型建立 | 第24-25页 |
| ·行星架和壳体模型建立 | 第25-28页 |
| ·减速器工况分析 | 第28-29页 |
| ·齿轮 LTCA 分析模型建立及齿轮微观修形的实现 | 第29-31页 |
| ·齿轮LTCA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 ·齿轮微观修形的实现 | 第30-31页 |
| ·箱体和行星架刚度对齿轮啮合错位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减速器齿轮齿廓修形的研究 | 第33-45页 |
| ·齿廓修形原理 | 第33-34页 |
| ·齿廓修形方案的确定 | 第34页 |
| ·齿轮齿廓修形参数的确定 | 第34-38页 |
| ·齿廓修形量的确定 | 第35-36页 |
| ·齿廓修形长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 ·齿廓修形曲线的确定 | 第37-38页 |
| ·齿廓修形齿轮接触分析 | 第38-44页 |
| ·齿轮啮合传递误差 | 第38-39页 |
| ·齿廓修形量分析 | 第39-40页 |
| ·齿廓修形曲线分析 | 第40-41页 |
| ·齿廓修形效果分析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减速器齿轮齿向修形的研究 | 第45-58页 |
| ·齿向修形的原理 | 第45-47页 |
| ·齿向修形方案的确定 | 第47页 |
| ·系统变形分析与齿向修形 | 第47-52页 |
| ·二级太阳轮轴变形分析 | 第48-49页 |
| ·二级行星轮轴变形分析 | 第49-51页 |
| ·齿向修形参数的确定 | 第51-52页 |
| ·齿向修形齿轮接触分析 | 第52-57页 |
| ·太阳轮螺旋角修形量分析 | 第52-53页 |
| ·行星轮鼓形修形量分析 | 第53页 |
| ·齿向修形效果分析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试验验证 | 第58-65页 |
| ·减速器加载齿面接触疲劳试验 | 第58-60页 |
| ·试验台的组成 | 第58-59页 |
| ·齿面接触疲劳试验要求 | 第59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0页 |
| ·减速器静力试验 | 第60-64页 |
| ·试验原理 | 第60-61页 |
| ·试验载荷 | 第61页 |
| ·试验程序 | 第61-62页 |
| ·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