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考虑列车纵向作用的高架车站动力分析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44页
   ·研究背景第14-27页
     ·高速铁路和高架车站的发展第14-24页
     ·高架车站的结构类型和特点第24-27页
   ·高架车站的振动研究问题第27-30页
   ·车辆和结构耦合振动研究现状第30-38页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现状第30-36页
     ·高架车站振动研究现状第36-38页
   ·车辆的纵向动力作用研究现状第38-41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2章 列车对结构的纵向动力作用分析第44-72页
   ·列车制动力第44-49页
     ·空气制动力第45-48页
     ·电制动力第48-49页
   ·列车纵向动力分析方法第49-60页
     ·传统单质点分析模型第49页
     ·多质点分析模型及运动方程第49-53页
     ·高速列车纵向动力分析模型第53-58页
     ·高速列车纵向动力计算实例第58-60页
   ·高速列车制动对桥梁结构的纵向动力分析第60-70页
     ·车辆模型第61页
     ·梁轨纵向相互作用及轨道—桥梁模型第61-63页
     ·计算实例第63-68页
     ·与静力计算的对比分析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3章 高速列车—高架车站系统三维动力分析模型第72-108页
   ·车辆子系统第72-79页
     ·车辆模型假定第72-73页
     ·车辆子系统运动方程第73-79页
   ·车站结构子系统第79-81页
   ·车辆与结构耦合关系第81-91页
     ·轮轨垂向密贴假定第81-82页
     ·轮轨切向蠕滑理论的简化形式第82-87页
     ·轮对蛇形波假定第87-90页
     ·轮轨纵向关系假定第90-91页
   ·轨道不平顺第91-96页
     ·轨道不平顺的描述第91-92页
     ·典型轨道谱第92-95页
     ·轨道不平顺的数值模拟第95-96页
   ·系统动力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第96-105页
     ·车辆—结构耦合系统动力方程第96-98页
     ·系统耦合动力方程的求解第98-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8页
第4章 高速铁路高架车站的动力测试及振动评价第108-146页
   ·工程背景第108-110页
   ·试验概况第110-113页
     ·试验目的第110-111页
     ·试验仪器第111-112页
     ·试验测点布置第112-113页
     ·试验工况第113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13-121页
     ·加速度时程第113-119页
     ·加速度最大值分析第119-121页
   ·车站结构的舒适度评价第121-134页
     ·振动的参量及评价指标第122-124页
     ·建筑结构舒适度评价标准第124-131页
     ·高架车站的舒适度评价第131-134页
   ·车站结构的振动安全性评价第134-144页
     ·建筑结构振动安全性评价标准第134-140页
     ·高架车站的振动安全性评价第140-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第5章 高速铁路高架车站的动力计算实例第146-178页
   ·计算条件第146-154页
     ·车站结构第146-147页
     ·车辆参数第147-151页
     ·轨道不平顺第151-152页
     ·计算工况第152-154页
   ·高速列车—高架车站动力计算结果及分析第154-171页
     ·高架车站结构的动力特性第154-156页
     ·列车通过时车辆-车站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第156-166页
     ·列车制动时车辆-车站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第166-169页
     ·动力计算结果与动力测试结果的对比验证第169-171页
   ·列车和车站结构的振动评价第171-175页
     ·列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评价第171-175页
     ·车站结构舒适度评价第175页
   ·本章小结第175-1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78-184页
   ·论文的研究工作及结论第178-180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80-181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第181-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4页
作者简历第194-19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98页

论文共1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建模及优化控制研究
下一篇:准Z源级联多电平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