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铁电性和铁磁性 | 第11-14页 |
| ·铁电性 | 第11-12页 |
| ·铁磁性 | 第12-14页 |
| ·多铁性材料和磁电耦合效应 | 第14-16页 |
| ·多铁性材料 | 第14-15页 |
| ·多铁性材料的形成条件 | 第15-16页 |
| ·磁电耦合效应 | 第16页 |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 | 第19-21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 ·技术创新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 ·样品制备 | 第21-26页 |
| ·多步固相烧结工艺 | 第21-23页 |
| ·Sol-Gel工艺制备薄膜 | 第23-25页 |
| ·超微粉工艺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 ·XRD物相分析 | 第26页 |
| ·SEM微观结构观察 | 第26页 |
| ·铁电测量 | 第26-27页 |
| ·磁性测量 | 第27页 |
| ·磁电容测量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多步固相法制备Bi_(3.15)Nd_(0.85)(Ti_(3-x)Co_x)O_(12-δ)和(Bi_(3.15)Nd_(0.85))(Ti_2Fe_(1-x)Co_x)O_(12-δ)系列陶瓷与性能研究 | 第28-42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样品制备 | 第28-29页 |
| ·结构分析 | 第29-32页 |
| ·多铁性表征 | 第32-40页 |
| ·铁电性能分析 | 第32-36页 |
| ·铁磁性能分析 | 第36-38页 |
| ·磁电容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Sol-Gel法制备(Bi_(3.15)Nd_(0.85))(Ti_(1.5)Co_(1.5))O_(11.5)和(Bi_(3.15)Nd_(0.85))(Ti_2Fe_(0.5)Co_(0.5))O_(11.5)薄膜与性能研究 | 第42-50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制备工艺 | 第42-44页 |
| ·衬底的清洗 | 第42-43页 |
| ·前驱体溶液的制备 | 第43页 |
| ·薄膜制备 | 第43-44页 |
| ·结构分析 | 第44-46页 |
| ·多铁性表征 | 第46-48页 |
| ·铁电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 ·铁磁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 ·磁电容性能分析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超微粉法制备(Bi_(3.15)Nd_(0.85))(Ti_(2.5)Co_(0.5))O_(11.5)和(Bi_(3.15)Nd_(0.85))(Ti_(2.5)Fe_(0.5)Co_(0.5))O_(11.5)陶瓷及性能研究 | 第50-57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制备工艺 | 第50-51页 |
| ·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 ·两种工艺制备BNT-Co0.5陶瓷的多铁性表征和比较 | 第52-55页 |
| ·铁电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 ·铁磁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