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师生话语互动协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话语互动协商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第二节 相关定义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课堂话语互动协商的模式及分类 | 第17-21页 |
一、 IRF 课堂话语互动模式 | 第17-18页 |
二、 Bowers 课堂互动分类 | 第18-19页 |
三、 互动协商的方式及模式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师生话语互动协商的研究 | 第21-39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21-2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四、 语料的收集与转写 | 第23页 |
第二节 语料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23-33页 |
一、 师生话语互动的混合型特征 | 第23-25页 |
二、 师生话语互动协商的模式与类型 | 第25-33页 |
第三节 互动协商对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一、 对输出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二、 对输出质的影响 | 第34页 |
第四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9-4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39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第四节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1 录音转写材料 | 第47-61页 |
附录 2 调查问卷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