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大众传媒概述 | 第11-17页 |
一、 大众传媒的含义 | 第11页 |
二、 大众传媒的特征 | 第11-12页 |
(一) 大众传媒的广泛性 | 第11-12页 |
(二) 大众传媒的时效性 | 第12页 |
(三) 大众传媒的复杂性 | 第12页 |
三、 大众传媒的历史进程 | 第12-13页 |
四、 大众传媒的现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一) 大众传媒日趋进步 | 第13页 |
(二) 大众传媒独立性增强 | 第13页 |
(三) 传播的信息和价值观念分离 | 第13-14页 |
(四) 大众的多元化影响信息的选择 | 第14页 |
五、 大众媒体的作用 | 第14-17页 |
(一) 为社会的安定团结进行宣传教育 | 第14-15页 |
(二) 为党和政府改革措施的出台做好舆论先导 | 第15页 |
(三)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的环境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大众传媒对当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17-21页 |
一、 当今中学生成长的背景分析 | 第17-18页 |
(一) 视角的多元化 | 第17页 |
(二) 经济社会的发展 | 第17页 |
(三) 新型媒体的出现 | 第17-18页 |
二、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18-21页 |
(一) 大众传媒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18页 |
(二) 大众传媒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 第18-19页 |
(三) 大众传媒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 | 第19页 |
(四) 大众传媒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大众传媒对当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21-25页 |
一、 弱化了对中学生自身形象的塑造 | 第21页 |
二、 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 第21-23页 |
三、 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功能 | 第23页 |
四、 大众传媒从业者的道德规范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 | 第23页 |
五、 大众传媒客体的特殊心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应对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 第25-31页 |
一、 加强大众传媒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 第25-27页 |
(一) 加大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视 | 第26页 |
(二) 加大对从业者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 | 第26页 |
(三) 发挥大众传媒行业对自律机制的监督 | 第26-27页 |
二、 建立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27-28页 |
三、 加强对中学生“三观”的教育 | 第28-29页 |
(一) 调整教育模式 | 第28-29页 |
(二) 提高中学生的媒介素养 | 第29页 |
四、 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 第29-31页 |
(一) 发挥家长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 第30页 |
(二) 加强学校大众传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