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47页 |
第一章 番茄耐盐性、分子标记及QTLs定位研究进展 | 第15-47页 |
1 番茄耐盐性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植物盐害表现及其耐盐性定义 | 第15-16页 |
·番茄耐盐性研究进展 | 第16-27页 |
2 番茄分子标记及QTLs定位研究进展 | 第27-44页 |
·DNA分子标记 | 第27-34页 |
·QTLs图谱的构建 | 第34-38页 |
·QTLs定位分析 | 第38-44页 |
3 论文的主要技术路线 | 第44-47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47-139页 |
第二章 番茄芽期耐盐QTLs的定位及其效应分析 | 第47-65页 |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4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材料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盐胁迫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盐浓度与番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间相关性分析 | 第52页 |
·盐浓度与番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回归分析 | 第52页 |
·不同渐渗系种子在含盐培养基中的萌发情况 | 第52-53页 |
·渐渗系群体芽期耐盐2个独立试验数据变异分析 | 第53-54页 |
·渐渗系群体芽期耐盐2个独立试验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4-56页 |
·渐渗系群体芽期耐盐QTLs定位 | 第56-58页 |
·与野生类番茄S.lycopersicoides芽期耐盐QTLs的同位比较 | 第58-60页 |
·芽期耐盐渐渗系的杂交种2个独立试验的相关分析 | 第60页 |
·芽期耐盐QTLs的遗传分析 | 第60-61页 |
·芽期耐盐QTLs的互作分析 | 第61页 |
3 讨论 | 第61-65页 |
·不同盐浓度对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61-62页 |
·芽期耐盐QTLs定位 | 第62-63页 |
·芽期耐盐QTLs遗传效应及互作 | 第63-65页 |
第三章 番茄苗期耐盐QTLs的定位及其效应分析 | 第65-81页 |
摘要 | 第65页 |
ABSTRACT | 第65-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材料 | 第66-67页 |
·方法 | 第67-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8页 |
·幼苗在加盐前后的生长情况 | 第69-71页 |
·苗期耐盐4个独立试验数据群体变异分析 | 第71页 |
·苗期耐盐4个独立试验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71-72页 |
·苗期耐盐QTLs定位 | 第72-75页 |
·与野生类番茄S.lycopersicoides苗期耐盐QTLs的同位比较 | 第75-77页 |
·杂交种苗期4个独立试验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77页 |
·苗期耐盐QTLs的遗传分析 | 第77-78页 |
·苗期耐盐QTLs的互作分析 | 第78页 |
3 讨论 | 第78-81页 |
·苗期耐盐QTLs的定位 | 第78-79页 |
·苗期耐盐QTLs基因组同位分析 | 第79-80页 |
·苗期耐盐QTLs遗传及互作效应 | 第80-81页 |
第四章 番茄苗期耐盐主效QTLStq7b的精细定位 | 第81-123页 |
第一节 CAPS遗传标记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81-88页 |
摘要 | 第81页 |
ABSTRACT | 第81-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材料 | 第82页 |
·方法 | 第82-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87页 |
·dNTP浓度对CAPS反应的影响 | 第83-84页 |
·引物浓度对CAPS反应的影响 | 第84-85页 |
·DNA模板量对CAPS反应的影响 | 第85页 |
·Taq聚合酶用量对CAPS反应的影响 | 第85-86页 |
·Mg~(2+)浓度对CAPS反应的影响 | 第86页 |
·M82与IL7-5 CAPS酶切结果多态性分析 | 第86-87页 |
3 讨论 | 第87-88页 |
第二节 苗期耐盐主效QTL的CAPS标记的建立 | 第88-94页 |
摘要 | 第88页 |
ABSTRACT | 第88-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9-91页 |
·实验材料 | 第89页 |
·引物设计 | 第89-90页 |
·DNA提取 | 第90页 |
·CAPS体系的建立 | 第90页 |
·电泳检测 | 第90页 |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 第90-9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1-93页 |
3 讨论 | 第93-94页 |
第三节 与苗期耐盐QTLStq7b紧密连锁特异分子标记的获得 | 第94-108页 |
摘要 | 第94页 |
ABSTRACT | 第94-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5-103页 |
·材料 | 第95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95-96页 |
·方法 | 第96-10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6页 |
·CAPS分析结果 | 第103-105页 |
·SSR分析结果 | 第105页 |
·AFLP分析结果 | 第105-106页 |
3 讨论 | 第106-108页 |
第四节 番茄苗期耐盐主效QTLStq7b的精细定位 | 第108-117页 |
摘要 | 第108页 |
ABSTRACT | 第108-10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1页 |
·材料 | 第109页 |
·群体构建 | 第109-110页 |
·方法 | 第110-11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6页 |
·番茄耐盐主效QTLStq7b的单基因分解 | 第111-112页 |
·单染色体片段的重组群体的筛选 | 第112-113页 |
·利用CAPS、SSR、AFLP等标记对重组体的遗传鉴定结果 | 第113-115页 |
·连锁图谱的构建及QTL定位 | 第115-116页 |
3 讨论 | 第116-117页 |
第五节 Stq7b位点内候选基因的预测分析 | 第117-123页 |
摘要 | 第117页 |
ABSTRACT | 第117-11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1页 |
3 讨论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耐盐渐渗系及品系的田间筛选 | 第123-139页 |
摘要 | 第123页 |
ABSTRACT | 第123-1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6页 |
·材料 | 第124-125页 |
·方法 | 第125-1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6-137页 |
·渐渗系耐盐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分析 | 第126-133页 |
·耐盐品系品比试验 | 第133-137页 |
3 讨论 | 第137-139页 |
·耐盐种质资源筛选 | 第137-138页 |
·耐盐品种选育 | 第138-139页 |
全文讨论 | 第139-143页 |
1 芽期、苗期耐盐QTLs的定位 | 第139页 |
2 芽期、苗期耐盐QTLs的遗传效应及互作 | 第139-140页 |
3 苗期耐盐QTLs基因组同位分析 | 第140页 |
4 苗期耐盐主效QTLStq7b的精细定位 | 第140-141页 |
5 Stq7b位点内候选基因的预测分析 | 第141-143页 |
全文结论 | 第143-145页 |
1 番茄芽期耐盐QTLs的定位及其效应分析 | 第143页 |
2 番茄苗期耐盐QTLs的定位及其效应分析 | 第143-144页 |
3 番茄苗期耐盐主效QTLStq7b的精细定位 | 第144页 |
4 耐盐渐渗系及品系的田间筛选试验 | 第144-145页 |
全文创新之处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9页 |
附图 | 第169-173页 |
附表 | 第173-205页 |
发表论文 | 第205-207页 |
致谢 | 第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