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编 文献综述 | 第16-48页 |
第一章 寄生虫MIF研究进展 | 第16-32页 |
1. 哺乳动物MIF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哺乳动物MIF的结构与分布 | 第16-17页 |
·哺乳动物MIF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19页 |
2. 寄生虫的MIF同源物 | 第19-26页 |
·线虫MIF同源物 | 第19-22页 |
·其它寄生生物的MIF | 第22-24页 |
·线虫MIF同源物作为药物靶标 | 第24页 |
·旋毛虫MIF同源物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2页 |
第二章 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研究进展 | 第32-40页 |
1. 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类型 | 第32-34页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家族1(stefins) | 第32页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家族2(cystatins) | 第32-33页 |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家族3(kininogens) | 第33页 |
·不具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cystatin | 第33-34页 |
2. 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免疫调节特性 | 第34-36页 |
·对抗原递呈的调控 | 第34-35页 |
·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T细胞的增殖 | 第35页 |
·对NO产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第三章 泛素化对DNA免疫的影响 | 第40-48页 |
1. DNA疫苗 | 第40页 |
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 第40-44页 |
·泛素 | 第41页 |
·蛋白酶体 | 第41-42页 |
·蛋白泛素化 | 第42-43页 |
·蛋白酶体抑制因子 | 第43-44页 |
3. 泛素化对DNA免疫的影响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第二编 试验研究 | 第48-142页 |
第四章 旋毛虫mif基因与mcd-1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8-62页 |
摘要 | 第48-49页 |
1. 材料 | 第49-50页 |
·实验动物 | 第49页 |
·虫株 | 第49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49页 |
·酶和试剂 | 第49-50页 |
2. 方法 | 第50-55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0页 |
·旋毛虫感染性L1期幼虫和成虫的获取 | 第50-51页 |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 第51-53页 |
·pVAX1载体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3-54页 |
·重组质粒pVAX1-Tsmif-Tsmcd-Ⅰ的构建 | 第54-55页 |
3. 结果 | 第55-59页 |
·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 第55-56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56-58页 |
·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0页 |
Abstract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五章 TsMIF和TsMCD-1的原核表达与重组蛋白(rTsMIF-TsMCD-1)间接ELISA的建立 | 第62-74页 |
摘要 | 第62页 |
1. 材料 | 第62-63页 |
·实验动物 | 第62-63页 |
·虫株 | 第63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63页 |
·酶和试剂 | 第63页 |
2. 方法 | 第63-66页 |
·原核表达 | 第63-65页 |
·重组蛋白rTsMIF-TsMCD-1间接ELISA的建立 | 第65-66页 |
3. 结果 | 第66-69页 |
·原核表达 | 第66-69页 |
·间接ELISA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适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69页 |
4. 讨论 | 第69-71页 |
Abstract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六章 Tsmif和Tsmcd-1重组质粒的DNA免疫 | 第74-100页 |
摘要 | 第74-75页 |
1. 材料 | 第75-76页 |
·实验动物 | 第75页 |
·虫株 | 第75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75页 |
·酶和试剂 | 第75-76页 |
2. 方法 | 第76-79页 |
·重组质粒的制备 | 第76页 |
·免疫 | 第76-77页 |
·质粒DNA在小鼠体内表达情况的检测 | 第77页 |
·清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77页 |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 第77-78页 |
·CD4+/CD8+ T细胞分析 | 第78页 |
·攻虫保护试验 | 第78-79页 |
3. 结果 | 第79-89页 |
·质粒DNA在小鼠体内表达情况的检测 | 第79-81页 |
·清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81-85页 |
·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 第85-88页 |
·CD4+/CD8+ T细胞分析 | 第88-89页 |
·攻虫保护试验 | 第89页 |
4. 讨论 | 第89-93页 |
Abstract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第七章 泛素共表达对Tsmif和Tsmod-1DNA免疫的影响 | 第100-142页 |
摘要 | 第100-101页 |
1. 材料 | 第101-102页 |
·实验动物 | 第101页 |
·虫株 | 第101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101页 |
·酶和试剂 | 第101-102页 |
2. 方法 | 第102-108页 |
·泛素共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02-105页 |
·DNA免疫 | 第105页 |
·泛素化对体外表达靶蛋白的降解作用 | 第105-106页 |
·血清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106页 |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 第106-107页 |
·CD4+/CD8+ T细胞分析 | 第107页 |
·CTL活性分析 | 第107-108页 |
·攻虫保护试验 | 第108页 |
3. 结果 | 第108-135页 |
·泛素共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08-111页 |
·泛素化对靶基因的体外降解作用 | 第111-113页 |
·清抗体水平的检测 | 第113-124页 |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 | 第124-131页 |
·CD4+/CD8+ T细胞分析 | 第131-132页 |
·CTL活性分析 | 第132-134页 |
·攻虫保护试验 | 第134-135页 |
4. 讨论 | 第135-137页 |
Abstract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2页 |
全文总结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6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