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48页 |
1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小孢子培养的意义 | 第14-16页 |
·芸薹属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素 | 第17-22页 |
·小孢子胚胎发育及植株再生 | 第22-23页 |
·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研究 | 第23-24页 |
·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加倍技术研究 | 第24-25页 |
2 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5-34页 |
·细胞学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机制 | 第30-34页 |
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研究进展 | 第34-48页 |
·RT-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35-37页 |
·荧光定量PCR主要类型 | 第37-4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特点 | 第42-43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 | 第43-45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展望 | 第45-48页 |
第二章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 第48-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材料 | 第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热激处理对小孢子胚胎诱导频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活性炭对小孢子胚胎诱导频率的影响 | 第52页 |
·B_5-13洗涤培养基pH值对胚诱导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6-BA对胚诱导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不同品种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 | 第54-55页 |
·供体植株花期及摘花序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 第55-56页 |
·培养基中CaNO_3浓度对胚胎发生频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62页 |
·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的影响 | 第57页 |
·供体植株花期及摘花序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 第57-58页 |
·热激处理对小孢子胚胎诱导频率的影响 | 第58页 |
·培养基pH值对小孢子胚胎诱导频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及其浓度对胚胎诱导频率的影响 | 第59-62页 |
第三章 小孢子胚胎萌发及炼苗移栽技术研究 | 第62-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材料 | 第64-65页 |
·方法 | 第65-6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低温及胚胎摆放方式对胚胎萌发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不同培养基对胚胎萌发的影响 | 第67页 |
·不同胚龄对胚胎萌发的影响 | 第67-68页 |
·不同热激时间对胚胎萌发的影响 | 第68-70页 |
·生根及移栽成活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4页 |
·小孢子胚胎萌发成苗 | 第71-72页 |
·小孢子再生植株移栽 | 第72-74页 |
第四章 小孢子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 第74-8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材料 | 第75页 |
·倍性鉴定方法 | 第75-7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5页 |
·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 | 第76-79页 |
·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鉴定 | 第79-82页 |
·利用形态鉴别倍性 | 第82-83页 |
·不同倍性植株减数分裂过程差异 | 第83-85页 |
3 讨论 | 第85-88页 |
第五章 小孢子形成、发育及胚胎发生细胞学研究 | 第88-10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材料 | 第90页 |
·方法 | 第90-9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1-100页 |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 第91-92页 |
·小孢子释放及雄配子体发育 | 第92页 |
·花蕾长度与花粉发育时期的对应关系 | 第92-95页 |
·小孢子胚胎发育过程 | 第95-98页 |
·小孢子胚胎产生的可能途径 | 第98-100页 |
3 讨论 | 第100-104页 |
全文结论 | 第104-106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4页 |
附录 | 第124-12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