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北京地铁15号线盾构下穿望京西站站房基础结构变形规律及动力响应分析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22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方法第14-21页
     ·经验公式法第15-18页
     ·数值解析法第18-19页
     ·模型试验法第19-20页
     ·实测分析法第20-21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1-22页
2 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的变形机理及控制标准第22-27页
   ·既有地铁变形机理第22-23页
   ·穿越工程既有结构变形按制标准第23-27页
     ·根据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制定的控制标准第23-25页
     ·根据轨道结构安全制定的控制标准第25-27页
3 有限元软件应用介绍第27-30页
   ·ANSYS在穿越工程中的应用第27-28页
   ·ABAQUS在穿越工程中的应用第28-30页
4 穿越工程概况第30-35页
   ·地铁15号线盾构区间概况第30页
   ·既有地铁车站与新建地铁相互位置关系第30-31页
   ·既有13号线望京西站站房基础和道床结构概况第31-32页
   ·新建地铁15号线下穿既有地铁13号线施工方案第32-33页
   ·工程地质概况第33-35页
5 ANSYS数值分析第35-60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5-40页
     ·计算范围确定第35-36页
     ·计算假定第36-37页
     ·参数取值第37页
     ·施工过程的模拟与实现第37-40页
   ·未注浆工况下车站和轨道变形规律分析第40-47页
     ·混凝土整体道床预测变形规律第40-43页
     ·盾构穿越过程中钢轨变形规律第43-46页
     ·盾构穿越过程中车站站房基础变形规律第46-47页
   ·注浆工况下车站和轨道变形规律分析第47-53页
     ·混凝土整体道床预测变形规律第47-51页
     ·盾构穿越过程中钢轨变形规律第51-52页
     ·盾构穿越车站站房基础变形规律第52-53页
   ·两种工况下施工效果影响对比第53-57页
     ·竖向变形对比第53-55页
     ·横向变形对比第55-57页
   ·本章小节第57-60页
     ·基本结论第57页
     ·控制指标建议第57-60页
6 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60-76页
   ·监测内容及方法第60-62页
   ·监测成果分析第62-71页
     ·道床结构竖向变形监测成果分析第62-67页
     ·轨道变形监测成果分析第67-70页
     ·站房结构差异竖向变形监测成果分析第70-71页
   ·实测数据与模拟值对比第71-74页
     ·轨道沉降对比分析第71-73页
     ·站房基础差异沉降对比分析第73-74页
   ·本章小节第74-76页
7 穿越施工对轨道动力特性影响分析第76-92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6-80页
     ·车辆模型第76-79页
     ·轮轨接触模型第79-80页
   ·动力性能评价指标第80-82页
     ·车辆安全性与平稳性指标第81-82页
     ·轨道结构动力性能指标第82页
   ·正常工况下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第82-87页
     ·车体及轮轨接触动力响应分析第82-85页
     ·轨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第85-87页
   ·盾构穿越后轨道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第87-91页
     ·车体轮轨接触动力响应分析第87-89页
     ·轨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第89-91页
   ·本章小节第91-92页
8 结论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作者简历第96-10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分布式车载运行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改进的FlexRay总线实现及调度算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