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7页 |
第一章 大豆转基因技术的分析研究 | 第11-31页 |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 | 第11-12页 |
·转基因作物的分布 | 第12-13页 |
·大豆再生体系 | 第13-17页 |
·大豆器官发生再生体系 | 第14-15页 |
·大豆原生质体再生体系 | 第15页 |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 | 第15-17页 |
·大豆花粉、花药再生体系 | 第17页 |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 | 第17-25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7-21页 |
·农杆菌 | 第17-18页 |
·Ti质粒的结构 | 第18-19页 |
·农杆菌介导法的发展 | 第19-21页 |
·基因枪法 | 第21-23页 |
·电穿孔法 | 第23页 |
·PEG介导法 | 第23-24页 |
·显微注射法 | 第24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24-25页 |
·大豆转基因植物的筛选方法 | 第25-26页 |
·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25页 |
·基因工程中常见的标记基因 | 第25-26页 |
·报告基因 | 第25-26页 |
·选择基因 | 第26页 |
·外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 第26页 |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方法 | 第26-28页 |
·外源基因的整合鉴定 | 第26-27页 |
·Southern杂交 | 第26-27页 |
·PCR-Southern杂交 | 第27页 |
·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7-28页 |
·报告基因的酶法检测 | 第27页 |
·外源基因的转录检测 | 第27-28页 |
·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 | 第28页 |
·其他方法 | 第28页 |
·大豆转基因的应用 | 第28-30页 |
·具有抗逆性的转基因大豆 | 第28-29页 |
·具有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 | 第29页 |
·品质改良的转基因大豆 | 第29-30页 |
·大豆转基因研究的展望 | 第30-31页 |
第二章 Dof转录因子和GmCAX1基因的分析研究 | 第31-35页 |
·Dof转录因子 | 第31-32页 |
·GmCAX1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5-3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论文 | 第37-57页 |
第三章 质粒的扩繁和转化 | 第37-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菌株及质粒 | 第37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7-38页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38-41页 |
·大肠杆菌转化 | 第38页 |
·单克隆的挑取、测序及菌液的保存 | 第38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38-39页 |
·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9-40页 |
·农杆菌转化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大豆转基因体系的摸索 | 第41-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受体品种、载体、菌株 | 第41页 |
·仪器设备 | 第41页 |
·试验用的培养基 | 第41页 |
·试验试剂 | 第41-42页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42页 |
·消毒条件的摸索 | 第42页 |
·萌发条件的摸索 | 第42页 |
·芽诱导条件的摸索 | 第42页 |
·生根条件的摸索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消毒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2-43页 |
·接种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3页 |
·BAP对外植体芽诱导的影响 | 第43页 |
·IBA浓度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生根的影响 | 第43页 |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大豆子叶节对氯化锂敏感性研究 | 第45-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5页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45页 |
·氯化锂对大豆子叶节褐化的影响 | 第45页 |
·氯化锂对大豆子叶节分化的影响 | 第45页 |
·大豆生根阶段氯化锂选择压的筛选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锂离子对大豆子叶节褐化的影响 | 第45-47页 |
·锂离子对大豆子叶节分化的影响 | 第47页 |
·氯化锂对大豆丛生芽生根的影响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第六章 GmDof11基因的遗传转化与检测 | 第49-57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9-52页 |
·试验试剂 | 第49页 |
·大豆GmDof11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49-51页 |
·大豆无菌种子的获取 | 第49页 |
·农杆菌准备 | 第49-50页 |
·大豆子叶节的获取 | 第50页 |
·农杆菌侵染和共培养 | 第50页 |
·丛生芽诱导和初步筛选 | 第50页 |
·丛生芽伸长,生根 | 第50-51页 |
·转化植株及种子的获得 | 第51页 |
·PCR检测 | 第51-52页 |
·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1-52页 |
·PCR反应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5页 |
·大豆耐锂转化体系 | 第52-54页 |
·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54页 |
·耐锂转化植株的初步检测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全文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