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9页 |
| ·兰科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 ·石斛属植物概况 | 第10-11页 |
| ·兰科植物与根部内生真菌 | 第11页 |
| ·兰科植物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手段 | 第11-12页 |
| ·石斛属植物菌根的形成及作用 | 第12页 |
| ·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的种类及作用 | 第12-15页 |
| ·石斛属植物与菌根真菌的专一性 | 第15-16页 |
| ·菌根菌剂的应用及前景 | 第16-17页 |
| ·菌根菌剂概念及特点 | 第16-17页 |
| ·石斛属植物菌根菌剂的研发前景 | 第17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2 石斛属植物根部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 第19-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 ·采集地概况 | 第19页 |
| ·样品采集 | 第19-20页 |
| ·内生真菌分离培养 | 第20-21页 |
| ·植物根样表面消毒 | 第20页 |
| ·内生真菌分离培养 | 第20-21页 |
| ·内生真菌鉴定 | 第21-22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21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 第21-22页 |
|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 ·结果分析 | 第22-31页 |
| ·植物根段表面消毒时间筛选 | 第22-23页 |
| ·内生真菌鉴定 | 第23-26页 |
| ·形态鉴定 | 第23页 |
| ·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 | 第23-26页 |
| ·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 第26-31页 |
| ·不同方法和培养基分离内生真菌组成和多样性 | 第26-27页 |
| ·不同石斛属植物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 | 第27-28页 |
| ·不同生境下不同石斛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 | 第28-29页 |
| ·不同附生型的流苏石斛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 | 第29-31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1-35页 |
| ·12种石斛属植物菌根内生真菌的组成 | 第31页 |
| ·内生真菌分离的植物材料表面消毒时间的筛选 | 第31-32页 |
| ·不同方法和分离培养基对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生境对同种石斛内生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附生形态对同种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 铁皮石斛生根壮苗培养基的筛选 | 第35-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供试植物 | 第35页 |
| ·培养基 | 第35页 |
| ·试验方法及测定项目 | 第35页 |
| ·生物量的计算及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 ·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4 铁皮石斛移栽基质筛选 | 第39-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供试植物 | 第39页 |
| ·移栽基质 | 第39页 |
| ·穴盘 | 第39页 |
| ·移栽管理 | 第39-40页 |
| ·测定项目及数据处理 | 第40页 |
| ·结果分析 | 第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5 铁皮石斛的接菌试验 | 第42-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 ·供试植物 | 第42页 |
| ·基质 | 第42页 |
| ·供式菌株 | 第42页 |
| ·菌液制备 | 第42-43页 |
| ·菌液施用 | 第43页 |
| ·试验设计 | 第43页 |
| ·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新根数量的影响 | 第44页 |
|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新芽数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株高增长的影响 | 第45页 |
|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茎粗增长的影响 | 第45页 |
| ·不同菌株处理对铁皮石斛鲜重增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8页 |
| ·相同菌株不同施用方式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生长的影响 | 第46页 |
| ·不同菌株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生长的影响 | 第46-4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51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49页 |
| ·菌根内生真菌的鉴定 | 第49页 |
| ·菌根菌剂的研发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1页 |
| 附表1 | 第51-53页 |
| 附表2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