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20页 |
| ·蔷薇属资源育种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 ·现代月季育种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花色及重瓣性 | 第10-11页 |
| ·株型 | 第11页 |
| ·抗寒性 | 第11-12页 |
| ·抗病性 | 第12-13页 |
| ·野生蔷薇属种质资源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月季白粉病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病原菌研究 | 第14-15页 |
| ·病症及发病规律 | 第15页 |
| ·发病因素 | 第15-17页 |
| ·环境因素 | 第15-16页 |
| ·寄主因素 | 第16-17页 |
| ·月季抗白粉病育种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2. 部分蔷薇属种质资源的白粉病抗性评价 | 第20-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 ·材料选择 | 第20-21页 |
| ·接种方法 | 第21页 |
| ·白粉病病原菌侵染过程观察 | 第21页 |
| ·白粉病抗性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 ·病情发展过程观察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 ·白粉病病菌侵染过程观察 | 第22-23页 |
| ·白粉病抗性评价 | 第23-24页 |
| ·病情发展过程观察 | 第24-26页 |
| ·白粉病潜伏天数 | 第24页 |
| ·供试材料的病级 | 第24-25页 |
| ·病级的发展速率 | 第25-2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6-28页 |
| 3. 不同抗性水平的月季受白粉病胁迫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 第28-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 ·材料选择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 ·侵染方法 | 第28页 |
| ·测定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 ·不同月季品种叶片中SOD酶活力的变化 | 第28-30页 |
| ·不同月季品种叶片中POD酶活力的变化 | 第30-31页 |
| ·不同月季品种叶片中MDA含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 ·不同月季品种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3-36页 |
| ·SOD、POD等防御性酶活性与月季对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 第34页 |
| ·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等含量与月季对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4. 月季与宽刺蔷薇抗白粉病杂交育种研究 | 第36-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 ·亲本选择 | 第36-40页 |
| ·杂交方法 | 第40页 |
| ·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状况观察 | 第40页 |
| ·杂交后期管理 | 第40页 |
| ·杂交种子催芽方法研究 | 第40-41页 |
| ·杂种鉴定及评价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4页 |
| ·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状况观察 | 第41-42页 |
| ·杂交结果 | 第42-45页 |
| ·杂交种子催芽方法研究 | 第45-49页 |
| ·浓HCL处理 | 第45-46页 |
| ·GA_3处理 | 第46页 |
| ·浓HCL与GA_3交互处理 | 第46-47页 |
| ·不同处理方法比较 | 第47-49页 |
| ·杂种鉴定 | 第49-52页 |
| ·杂交子代白粉病抗性评价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页 |
| ·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个人简介 | 第64-66页 |
| 导师简介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