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概念 | 第11-13页 |
一、环境信息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环境信息公开的概念 | 第12页 |
三、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概念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渊源 | 第13-16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二、环境知情权 | 第14-15页 |
三、企业环境责任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节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维护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的需要 | 第16页 |
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 第16页 |
三、履行企业环境责任的必然选择 | 第16-17页 |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考察与借鉴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国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考察 | 第18-21页 |
一、美国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18页 |
二、日本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18-19页 |
三、欧盟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19-20页 |
四、国际性法律文件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国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经验总结 | 第21-23页 |
一、立法形式呈现多样化 | 第21页 |
二、以强制公开为主,自愿公开为新的发展方向 | 第21-22页 |
三、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范围广泛、明确 | 第22页 |
四、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形式细致、灵活 | 第22页 |
五、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的多元化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5页 |
一、政府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 | 第23页 |
二、参考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环境管理水平 | 第23页 |
三、发展企业的环境报告制度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的障碍及原因 | 第25-32页 |
第一节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现状 | 第25-28页 |
一、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概况 | 第25-26页 |
二、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实践情况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存在的主要障碍 | 第28-30页 |
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立法上存在问题 | 第28-29页 |
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低 | 第29页 |
三、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 第29-30页 |
四、企业自身的环境意识淡薄 | 第30页 |
第三节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障碍的原因简析 | 第30-32页 |
一、立法漏洞大 | 第30页 |
二、有关部门履职能力不足 | 第30页 |
三、企业的畏惧心理 | 第30页 |
四、政府地方保护主义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解决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障碍的应对策略 | 第32-37页 |
第一节 完善立法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 | 第32-34页 |
一、立法手段 | 第32页 |
二、立法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 第34-35页 |
一、公众参与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具有重要作用 | 第34-35页 |
二、提高公众参与的重要措施 | 第35页 |
第三节 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 第35-36页 |
一、成立专门执法机构,加强审核力度 | 第35页 |
二、建立审批与监查的监管模式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公开制度 | 第36-37页 |
一、加强环保宣传培训,推动企业自觉公开环境信息 | 第36页 |
二、设置奖励和其他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自愿公开环境信息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