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协调能力研究
中文提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1页 |
1 导论 | 第21-73页 |
·研究背景 | 第21-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6-3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1-65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65-68页 |
·研究思路 | 第65-66页 |
·研究方法 | 第66-68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68-71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71-73页 |
2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协调能力框架建构 | 第73-127页 |
·相关概念剖析 | 第73-92页 |
·危机与突发公共事件等术语辨析 | 第74-81页 |
·应急能力与政府协调能力 | 第81-92页 |
·框架建构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92-116页 |
·危机管理周期理论 | 第92-96页 |
·政府能力及其结构理论 | 第96-103页 |
·治理理论 | 第103-116页 |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协调能力结构 | 第116-127页 |
·政府协调能力结构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116-122页 |
·政府协调能力结构要素 | 第122-127页 |
3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制度协调能力 | 第127-171页 |
·应对突发事件基础制度的完善性 | 第129-142页 |
·原则层面应急法律的系统性 | 第130-135页 |
·执行层面应急法规的协调性 | 第135-139页 |
·应用层面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 第139-142页 |
·政府合作协议框架的完备性 | 第142-157页 |
·区域政府间应急合作协议 | 第143-147页 |
·公私应急合作协议 | 第147-151页 |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应急合作协议 | 第151-157页 |
·应急制度更新能力 | 第157-171页 |
·既定应急制度的评估 | 第158-166页 |
·应急制度修正能力 | 第166-171页 |
4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人员协调能力 | 第171-220页 |
·社会主体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价值一致性程度 | 第173-186页 |
·自然、产业与社会风险认知 | 第173-179页 |
·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应对风险的自我认知 | 第179-186页 |
·应急组织体系的完整性与协调性 | 第186-197页 |
·应急组织机构的覆盖程度 | 第187-192页 |
·组织间职责边界的明晰程度 | 第192-197页 |
·应急协调主体响应水平 | 第197-207页 |
·政府官员应急能力 | 第198-203页 |
·社会成员的应急能力 | 第203-207页 |
·政府激励约束能力 | 第207-220页 |
·行政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 第208-214页 |
·行政问责能力 | 第214-220页 |
5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信息协调能力 | 第220-256页 |
·政府信息协调获取能力 | 第221-232页 |
·全主体、全过程、全功能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 第224-227页 |
·流言、谣言等非正式信息获取能力 | 第227-232页 |
·政府信息协调决策能力 | 第232-245页 |
·政府应急情境定义能力 | 第232-237页 |
·政府协调应急决策能力 | 第237-245页 |
·政府信息协调供给能力 | 第245-256页 |
·信息公开水平 | 第245-249页 |
·信息渲染能力 | 第249-256页 |
6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资源协调能力 | 第256-290页 |
·应急资源储备能力 | 第257-269页 |
·应急物资储备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 第257-262页 |
·政府专项应急资金的充裕性 | 第262-265页 |
·应急产业与应急保险市场规模 | 第265-269页 |
·应急资源汲取与调度能力 | 第269-278页 |
·应急动员与物资筹措能力 | 第270-275页 |
·应急物流的有效性 | 第275-278页 |
·应急资源分配能力 | 第278-290页 |
·物资分配的公平公正 | 第278-282页 |
·突发公共事件损失评估能力 | 第282-288页 |
·损失补偿机制的有效性 | 第288-290页 |
7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协调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290-334页 |
·制度架构与更新的欠缺制约了政府制度协调能力 | 第290-302页 |
·应急制度架构存在空缺冲突 | 第291-297页 |
·应急制度评价与更新不健全 | 第297-302页 |
·主体认知和行动的分化制约了政府人员协调能力 | 第302-312页 |
·风险认知存在一定分歧 | 第303-305页 |
·机构人员整合有待加强 | 第305-308页 |
·主体响应水平尚需提高 | 第308-312页 |
·信息获取与运用的低效制约了政府信息协调能力 | 第312-325页 |
·信息孤岛现象 | 第312-318页 |
·价值干预问题 | 第318-325页 |
·资源储调与配置的不足制约了政府资源协调能力 | 第325-334页 |
·应急物资储备整合不足、调度效率不高 | 第326-329页 |
·风险和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 | 第329-334页 |
8 提升政府协调能力的战略思路 | 第334-373页 |
·及时完善应急制度,提升政府制度协调能力 | 第334-345页 |
·完善应急制度体系,实现内部规范协调 | 第334-342页 |
·完善制度更新程序,促进制度满足现实 | 第342-345页 |
·调节主体认知与行为,提升政府人员协调能力 | 第345-357页 |
·推进风险评价,提高主体风险认知水平 | 第346-351页 |
·整合应急机构,提升主体应急行动能力 | 第351-357页 |
·强化信息获取与运用,提升政府信息协调能力 | 第357-368页 |
·建立标准统一、结构优良的信息共享机制 | 第358-364页 |
·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分析与多主体决策机制 | 第364-368页 |
·优化资源储调与配置,提升政府资源协调能力 | 第368-373页 |
·整合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优化物资调度系统 | 第368-370页 |
·健全风险成本分担机制,促进资源分配公开 | 第370-373页 |
9 结论 | 第373-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376-40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07-408页 |
后记 | 第408-4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