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电子计算机在公路运输和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联网自动车高速公路车道调度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表格索引第8-9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6页
     ·联网汽车简介第11-13页
     ·自动驾驶汽车简介第13-14页
     ·联网自动驾驶汽车概念的提出及建立其模型的意义第14-15页
     ·研究换道策略的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驾驶模型的建立第16-19页
     ·换道策略的研究第19-20页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研究内容及工作第21页
   ·论文结构第21-23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第23-29页
   ·基本 NaSch 模型第23-25页
   ·两车道 NaSch 模型第25-29页
第三章 驾驶模型第29-39页
   ·前提假设第29页
   ·人工驾驶模型第29-32页
     ·横向换道动作第30-31页
     ·纵向前进动作第31-32页
   ·联网自动汽车驾驶模型第32-36页
     ·跟车行为第32-33页
     ·协同换道第33-35页
     ·换道策略第35-36页
   ·完整模型第36-39页
第四章 联网自动车的换道策略第39-43页
   ·基本换道策略第39页
   ·礼貌换道策略第39-42页
     ·后车受换道影响的程度第40-41页
     ·换道概率公式第41-42页
   ·礼貌换道与基本换道策略的关系第42-43页
第五章 模型验证及算法评估第43-59页
   ·交通流评估体系第43-45页
     ·交通流效率指标第43-44页
     ·交通流安全性指标第44页
     ·交通流综合指标第44-45页
   ·仿真平台与参数配置第45-47页
   ·基本参数的选定与仿真计划第47-49页
     ·道路长度第47页
     ·期望出发间隔第47-49页
     ·仿真计划第49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49-58页
     ·联网自动车 NCL 与 ACL 比较第49-51页
     ·协同换道评估第51-52页
     ·礼貌换道策略评估第52-58页
   ·小结第58-59页
全文总结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73页
附件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车载网络吞吐优化与移动覆盖研究
下一篇:IEEE 802.11p协议在城市车联网中传输距离取值范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