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

目录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言第9-14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选题背景第9-10页
  2.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国内研究综述第10-12页
  2.国外研究综述第12页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1.研究思路第12-13页
  2.研究方法第13页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3-14页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概念第14-23页
 (一)网络时代及其特征第14-19页
  1.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第14-15页
  2.网络时代的历史定位第15-16页
  3.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第16-19页
 (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相关概念第19-23页
  1.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教育第19-21页
  2.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当代内涵第21-22页
  3.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第22-23页
二、传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范式分析第23-29页
 (一)传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范式第23-25页
  1.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地位的权威性第23页
  2.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的相对单一性第23-24页
  3.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超前性第24-25页
  4.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泛政治化第25页
 (二)传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理性审视第25-29页
  1.传统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因素与优良传统第25-26页
  2. 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局限性第26-29页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时代转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29-34页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时代转换面临的挑战第29-32页
  1.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回应更加多样的思潮流派冲击第29-30页
  2.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教育对象第30页
  3.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需要适应新的意识形态教育环境第30-32页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时代转换面临的机遇第32-34页
  1.网络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和手段创新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第32页
  2.网络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第32-33页
  3.网络提高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第33-34页
四、网络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选择第34-44页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第34-36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第34-35页
  2.依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力量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5-36页
  3.借助各类大众传播媒介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第36页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网络文化建设第36-38页
  1.打造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网站系统,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第37页
  2.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监管机制,净化网络传播渠道第37-38页
  3.开展网络道德建设,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第38页
 (三)改进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的教学方式方法第38-41页
  1.以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感受与践行表现第39页
  2.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相统一,把握思想文化发展规律第39-40页
  3.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增强主渠道的有效性第40-41页
 (四)营造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第41-44页
  1.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第41-42页
  2.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坚定大学生对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信心和信念第42-43页
  3.倡导健康家庭教育,巩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效第43-44页
结论第44-45页
注释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广告对大学生道德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以青岛市某中等职业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