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用碱的配制及在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代用碱概述 | 第11-14页 |
| ·供碱度组分 | 第11-12页 |
| ·缓冲剂组分 | 第12-13页 |
| ·分散剂和螯合剂组分 | 第13页 |
| ·代用碱的要求 | 第13-14页 |
| ·活性染料 | 第14-18页 |
| ·纤维素纤维 | 第15页 |
|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反应历程 | 第15-18页 |
| ·染料结构 | 第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代用碱的配制和性能研究 | 第22-32页 |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药品和材料 | 第22页 |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代用碱的配制 | 第23页 |
| ·测试方法 | 第23页 |
| ·染色方法 | 第23-24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4-32页 |
| ·碱剂溶液的 pH | 第24-25页 |
| ·碱剂溶液缓冲容量 | 第25页 |
| ·单一碱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 第25-28页 |
| ·代用碱的 pH | 第28页 |
| ·代用碱的缓冲容量 | 第28-30页 |
| ·代用碱与纯碱的 pH | 第30-31页 |
| ·碱剂对染料扩散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代用碱在活性染料浸染中的应用研究 | 第32-50页 |
|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 第32-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实验药品 | 第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液态碱的配制 | 第33页 |
| ·染色方法 | 第33-34页 |
| ·测试方法 | 第34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34-50页 |
| ·应用不同碱剂与代用碱时的上染速率曲线比较 | 第34-36页 |
| ·碱剂用量与织物表观色深的比较 | 第36-42页 |
| ·NaCl 用量与织物表观色深的比较 | 第42-44页 |
| ·固色时间与织物表观色深的比较 | 第44-45页 |
| ·碱剂对染浴 pH 值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染色残液及水洗液的 pH 值 | 第46页 |
| ·织物的色牢度 | 第46-48页 |
| ·成本计算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代用碱在活性染料轧染中的应用研究 | 第50-57页 |
|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 第50页 |
|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 ·实验药品 | 第50页 |
|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 ·染色方法(一浴法轧染) | 第50-52页 |
| ·测试方法 | 第52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52-57页 |
| ·代用碱用量对织物表观色深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盐用量对织物表观色深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焙烘时间对织物表观色深的影响 | 第54页 |
| ·焙烘温度对织物表观色深的影响 | 第54-55页 |
| ·代用碱与传统碱剂固色织物 K/S 值比较 | 第55页 |
| ·代用碱与传统碱剂固色织物色光的比较 | 第55-56页 |
| ·代用碱与传统碱剂固色织物摩擦牢度比较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代用碱在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 第57-64页 |
|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 第57-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 ·实验药品 | 第57-58页 |
|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60页 |
| ·染色方法 | 第58-59页 |
| ·测试方法 | 第59-60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60-64页 |
| ·代用碱用量与织物表观色深的比较 | 第60页 |
| ·食盐用量与织物表观色深的比较 | 第60-61页 |
| ·堆置时间与织物表观色深的比较 | 第61-62页 |
| ·尿素用量与织物表观色深的比较 | 第62页 |
| ·代用碱与传统碱剂固色织物 K/S 值比较 | 第62-63页 |
| ·代用碱与传统碱剂固色织物色光的比较 | 第63页 |
| ·代用碱与传统碱剂固色织物摩擦牢度比较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