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内涵 | 第15-17页 |
·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 | 第15-16页 |
·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 | 第16页 |
·土壤微生物生态类型多样性 | 第16-17页 |
·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 第17页 |
2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7-21页 |
·传统培养方法 | 第17页 |
·生物化学方法 | 第17-19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9-21页 |
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 第24页 |
第二节 矿物生物风化的意义 | 第24-27页 |
第三节 微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 | 第27-31页 |
1 微生物风化作用 | 第27-28页 |
2 微生物成岩成矿作用 | 第28-29页 |
3 矿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4 微生物对矿物的风化机理 | 第30-31页 |
·有机酸 | 第30页 |
·胞外聚合物 | 第30-31页 |
·生物膜 | 第31页 |
·其它风化机理 | 第31页 |
第四节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不同母质黄棕壤剖面细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 第33-57页 |
1 材料 | 第33-34页 |
2 方法 | 第34-38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8-54页 |
·土壤样品理化分析 | 第38-39页 |
·土壤酶活性 | 第39-40页 |
·DGGE 分析 | 第40-43页 |
·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 | 第43-51页 |
·细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 第51-54页 |
·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生物多样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2-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第三章 钾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57-85页 |
第一节 供试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57-71页 |
1 材料 | 第57页 |
2 方法 | 第57-6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0-69页 |
·菌株分离筛选及形态学特征 | 第60-62页 |
·菌株生理生化特征 | 第62-63页 |
·环境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63页 |
·菌株对抗生素的抗性 | 第63-65页 |
·供试菌株产IAA和铁载体能力的测定 | 第65-66页 |
·供试菌株对钾长石的溶解能力 | 第66-69页 |
·钾矿物分解细菌的分子鉴定 | 第69页 |
4 讨论 | 第69-71页 |
第二节 矿物分解细菌H17的分类地位研究 | 第71-85页 |
1 材料 | 第71-72页 |
2 方法 | 第72-7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7-85页 |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 | 第77-78页 |
·API鉴定系统 | 第78-79页 |
·菌株H17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及糖组分 | 第79-80页 |
·菌株H17极性脂成分分析 | 第80-81页 |
·细胞脂肪酸成分比较 | 第81页 |
·菌体醌和分枝菌酸的分析 | 第81-82页 |
·16S rRNA基因分析 | 第82-83页 |
·菌株DNA G+C mol%分析 | 第83页 |
·菌株DNA-DNA同源性分析 | 第83-85页 |
第四章 高效钾矿物分解细菌对含钾矿物风化作用的研究 | 第85-111页 |
第一节 菌株L11、H5和H15对钾长石风化作用的研究 | 第85-97页 |
1 材料 | 第85页 |
2 方法 | 第85-8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7-95页 |
·细菌数量的变化 | 第87页 |
·发酵液中pH和总酸度的变化 | 第87-88页 |
·发酵液中元素含量的变化 | 第88-91页 |
·钾长石表面形态观察 | 第91-94页 |
·矿物物相分析 | 第94-95页 |
4 讨论 | 第95-97页 |
第二节 菌株Q12对云母风化作用的研究 | 第97-111页 |
1 材料 | 第97页 |
2 方法 | 第97-9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9页 |
·细胞数量的变化 | 第98-99页 |
·pH及总酸度的变化 | 第99-100页 |
·元素含量的变化 | 第100-104页 |
·云母矿物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104-107页 |
·菌株Q12的形态观察 | 第107-108页 |
·矿物物相分析 | 第108-109页 |
4 讨论 | 第109-111页 |
第五章 细菌-植物相互作用及其对钾长石风化的研究 | 第111-123页 |
1 材料 | 第111页 |
2 方法 | 第111-11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13-120页 |
·pH的变化 | 第113页 |
·植株生物量的变化 | 第113-115页 |
·植物根际供试细菌数量 | 第115页 |
·石英砂基质中水溶性Si,K的浓度 | 第115-116页 |
·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Si和K含量 | 第116-118页 |
·不同处理钾长石表面及水稻根的形态观察 | 第118-120页 |
4 讨论 | 第120-123页 |
全文总结 | 第123-125页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125-127页 |
研究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7页 |
附录 | 第147-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