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于民生观的社会发展理论 | 第19-23页 |
·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民生观的演变及概念 | 第19-20页 |
·社会发展的概念 | 第20-21页 |
·基于民生观的社会发展的内涵 | 第21页 |
·我国的民生社会的构建 | 第21-22页 |
·民生社会的基本特点 | 第21-22页 |
·中国建设民生社会的意义 | 第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基于民生观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 第23-35页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指导思想 | 第23-24页 |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24页 |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24-2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30页 |
·构架层及准则层的确定 | 第25-26页 |
·细化指标的确定 | 第26-30页 |
·因子分析介绍 | 第30-32页 |
·因子分析概述 | 第30页 |
·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因子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1-32页 |
·聚类分析介绍 | 第32-33页 |
·聚类分析法概述 | 第32页 |
·聚类分析发的特征 | 第32-33页 |
·聚类分析的分类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基于民生观的河北省社会发展水平评价 | 第35-53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46页 |
·数据标示 | 第35页 |
·因子分析的过程 | 第35-46页 |
·聚类分析 | 第46-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年度综合分析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河北省社会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 第53-61页 |
·河北省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3-55页 |
·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 | 第53页 |
·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健全 | 第53页 |
·保障性住房建设滞缓 | 第53-54页 |
·环境治理面临压力 | 第54页 |
·教育文化水平低 | 第54-55页 |
·就业矛盾依然突出 | 第55页 |
·原因剖析 | 第55-56页 |
·落后的思维方式 | 第55页 |
·特殊的地理位置 | 第55页 |
·特殊的政治环境 | 第55-56页 |
·对策和建议 | 第56-59页 |
·加速发展河北省经济,增加居民的收入 | 第56页 |
·区分收入群体,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 | 第56-57页 |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第57页 |
·推进构建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7-58页 |
·推进教育文化的发展 | 第58-59页 |
·保障性住房的进一步建设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