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义目标下的行政听证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行政听证制度与程序正义的概念分析 | 第15-26页 |
·行政听证制度概述 | 第15-21页 |
·行政听证制度的理论渊源 | 第15-17页 |
·行政听证制度的内涵 | 第17-18页 |
·行政听证的程序和类型 | 第18-20页 |
·行政听证制度与民主决策 | 第20-21页 |
·程序正义概念释义 | 第21-25页 |
·程序正义的内涵 | 第21-22页 |
·程序正义的价值分析 | 第22-24页 |
·程序正义在行政听证中的地位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行政听证程序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26-38页 |
·我国行政听证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6-33页 |
·行政听证程序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 第26-27页 |
·确定参与主体的程序不规范 | 第27-29页 |
·质证和辩论过程的组织不合理 | 第29-30页 |
·听证结果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无法保证 | 第30-31页 |
·行政听证参与者的地位不平等 | 第31-32页 |
·行政听证成本偏高 | 第32-33页 |
·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4-36页 |
·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实现行政听证程序正义目标的措施 | 第38-50页 |
·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 | 第38-39页 |
·对行政主体的培训教育 | 第38-39页 |
·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 第39页 |
·加强行政听证的法律制度建构 | 第39-42页 |
·完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可行性 | 第40-41页 |
·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 第41-42页 |
·规范行政听证的程序设计 | 第42-45页 |
·程序的范围界定 | 第42-43页 |
·参与主体的科学选择 | 第43-44页 |
·听证人员间的平等沟通 | 第44页 |
·建立听证结果的回应机制 | 第44-45页 |
·健全行政听证的监督机制 | 第45-47页 |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 第45-46页 |
·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 第46-47页 |
·推行协商性行政听证 | 第47-49页 |
·协商主体的地位要平等 | 第47-48页 |
·协商过程要保证有效沟通 | 第48-49页 |
·协商主体的利益应得到充分表达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