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完善路径探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理论认识 | 第21-2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区域地方政府 | 第21-22页 |
·政策协调 | 第22-24页 |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实现的基本条件 | 第24-25页 |
·政策协调实施主体 | 第24页 |
·政策协调制度环境 | 第24-25页 |
·政策协调运行机制 | 第25页 |
·加强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积极效应 | 第25-28页 |
·政治层面:利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改善 | 第25-26页 |
·经济层面: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第26页 |
·社会层面:便于区域公共事务的治理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中的问题、危害及成因 | 第28-42页 |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政策协调水平较低 | 第29-30页 |
·政策协调组织体系松散 | 第30页 |
·政策协调执行不到位 | 第30-31页 |
·政策协调法律保障欠缺 | 第31-32页 |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不畅的危害 | 第32-35页 |
·区域资源配置扭曲 | 第32页 |
·区域公共事务治理失灵 | 第32-33页 |
·区域地方政府形象受损 | 第33-34页 |
·域社会不稳定性增加 | 第34-35页 |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不畅的成因 | 第35-42页 |
·区域地方政府传统观念的制约 | 第35-37页 |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信息不对称 | 第37-38页 |
·区域地方政府政策的客观变化 | 第38页 |
·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 第38-39页 |
·政策协调的成本与收益难以考量 | 第39-40页 |
·区域地方政府的利益难以协调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加强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的路径分析 | 第42-53页 |
·基于政策协调实施主体层面 | 第42-44页 |
·重塑区域地方政府政策协调理念 | 第42页 |
·建立权威性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 | 第42-43页 |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政策协调过程 | 第43-44页 |
·基于政策协调制度环境层面 | 第44-48页 |
·完善区域整体规划制度 | 第45页 |
·改革创新区域财税体制 | 第45-46页 |
·制定政策协调相关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评价体系 | 第47页 |
·创设政策协调发展基金制度 | 第47-48页 |
·基于政策协调机制设计层面 | 第48-53页 |
·完善区域政策信息共享机制 | 第48-49页 |
·构建政策协调相应评估机制 | 第49-50页 |
·构建政策协调损益补偿机制 | 第50-51页 |
·构建政策协调监督约束机制 | 第51-52页 |
·完善区域高层政策合议机制 | 第52-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