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二十世纪美国华人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20页
绪论第20-35页
 第一节 “华人文学”和“中国形象”相关概念辨析第20-25页
  一、美国华人文学和美国华文文学第21-22页
  二、国家形象和中国形象第22-23页
  三、自我与他者的并存互视第23-25页
 第二节 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5-28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28-35页
  一、研究思路第28-30页
  二、研究方法第30-33页
  三、创新点第33-35页
第一章 伦理中国形象第35-75页
 第一节 “家庭本位”伦理的正向与反向第36-48页
  一、家庭伦理对华人的守护与桎梏第36-43页
  二、家族和人伦社会的同构第43-48页
 第二节 社会伦理第48-61页
  一、群体非理性——荒诞岁月里“乌合之众”的集体人格第49-54页
  二、面具——身份的表象第54-59页
  三、华裔的两难——黄皮肤白面具第59-61页
 第三节 生命伦理第61-73页
  一、幽灵叙事和原始主义第62-66页
  二、民间伦理的实用性和包容性第66-67页
  三、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第67-70页
  四、敬畏感的缺失和慎独的意义第70-73页
 小结第73-75页
第二章 草根中国形象第75-119页
 第一节 劳动力离散:追索海外移民的民间记忆第77-91页
  一、沿袭左翼叙事的传统第79-82页
  二、重塑美国华裔历史第82-88页
  三、为小人物立传:底层移民的民族根性第88-91页
 第二节 唐人街:文化潜流与历史动感第91-107页
  一、异国都市里的乡村家园第91-93页
  二、唐人街的常与变第93-96页
  三、岭南民风民俗的整体移植第96-104页
  四、新“中国城”——法拉盛众生相第104-107页
 第三节 乡土中国的后现代赋格第107-116页
  一、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政治图景第108-110页
  二、狂欢化叙事创造的混沌历史第110-113页
  三、草鞋权贵的现代曝光第113-116页
 小结第116-119页
第三章 诗性中国形象第119-149页
 第一节 沉郁顿挫的乡愁美学第121-130页
  一、战乱动荡的破碎家园第122-125页
  二、文化乡愁第125-128页
  三、诗言回忆第128-130页
 第二节 再现东方文明之邦第130-137页
  一、逍遥容与的艺术生存第131-133页
  二、承载文化理想的淑女形象第133-134页
  三、花园异托邦和奇岛乌托邦第134-137页
 第三节 中国风骨,世界观念第137-144页
  一、审智第138-141页
  二、神游第141-144页
 第四节 体悟汉语之美第144-147页
 小结第147-149页
第四章 现代中国形象的构建与缺失第149-181页
 第一节 中国人的域外现代性体验第150-157页
  一、金山、金元帝国与物欲世界第151-153页
  二、异国婚恋模式背后的隐喻第153-154页
  三、对现代自由、民主、“理性”的新体认第154-157页
 第二节 对国内现代化路径的审视第157-166页
  一、变化中的中国第158-161页
  二、对大陆生态环境、健康人性、都市文明的反思第161-164页
  三、追随型现代化的危机第164-166页
 第三节 现代性身份的建构第166-172页
  一、扩大了的视域第166-167页
  二、中国女性在西方的“再社会化”第167-168页
  三、世界人的新质第168-172页
 第四节 现代中国形象的缺席第172-178页
  一、将旧时中国和当代美国并置第172-175页
  二、自我东方化:现代语境中的前现代中国第175-177页
  三、普世主义“普适”的虚妄第177-178页
 小结第178-181页
结语第181-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0页
致谢第190-191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91-19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
下一篇:明代《文心雕龙》接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