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5页 |
| ABSTRACT | 第15-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61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双光子吸收基本理论概述 | 第20-22页 |
| ·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 | 第22-27页 |
| ·荧光简介 | 第22-23页 |
| ·双光子荧光显微技术 | 第23-27页 |
| ·双光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 第27-37页 |
| ·双光子核酸荧光探针 | 第27-29页 |
| ·双光子离子探针 | 第29-33页 |
| ·双光子pH探针 | 第33-34页 |
| ·双光子脂质筏探针 | 第34页 |
| ·双光子氨基酸探针 | 第34-36页 |
| ·其它类型的双光子荧光探针 | 第36-37页 |
| ·双光子荧光探针设计的原理 | 第37-40页 |
| ·光诱导电子转移机理 | 第37-38页 |
| ·分子内电荷转移机理 | 第38-39页 |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 | 第39-40页 |
| ·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研究意义和现状 | 第40-48页 |
| ·细胞内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意义和科学价值 | 第40-42页 |
| ·半胱氨酸在生命体中的重要作用 | 第42页 |
| ·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研究现状 | 第42-48页 |
| ·半胱氨酸荧光探针存在的问题 | 第48页 |
| ·研究意义和现状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61页 |
| 第二章 双光子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 第61-76页 |
| ·双光子生物荧光探针的设计 | 第61-63页 |
| ·双光子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63-72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63-64页 |
| ·基于三苯胺类双光子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64-67页 |
| ·基于咔唑类双光子半胱氨酸探针的合成与表征 | 第67-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第三章 红光发射的双光子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质研究 | 第76-103页 |
| 引言 | 第76-77页 |
| ·测试仪器与试剂 | 第77页 |
| ·光谱原理 | 第77-79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原理 | 第77页 |
| ·单光子荧光光谱与荧光量子产率 | 第77-78页 |
| ·双光子荧光光谱与双光子吸收截面 | 第78-79页 |
| ·探针AM1与半胱氨酸作用的体外测试 | 第79-89页 |
| ·探针AM1与Cys、Hcy和NAC的相互作用 | 第79-81页 |
| ·探针AM1与Cys的滴定光谱研究 | 第81-84页 |
| ·探针AM1的选择性 | 第84-88页 |
| ·pH值对探针AM1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88-89页 |
| ·探针AM1的光稳定性 | 第89页 |
| ·探针AM1与Cys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89-93页 |
| ·探针AM2与半胱氨酸作用的体外测试 | 第93-98页 |
| ·探针AM2与Cys的滴定光谱研究 | 第93-94页 |
| ·探针AM2的选择性研究 | 第94-96页 |
| ·探针AM2的光稳定性分析 | 第96-97页 |
| ·探针AM2与Cys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97-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第四章 绿光和蓝光发射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质研究 | 第103-129页 |
| 引言 | 第103-104页 |
| ·测试仪器与试剂 | 第104页 |
| ·探针CA1与半胱氨酸作用的体外测试 | 第104-119页 |
| ·探针CA1与Cys、Hcy和NAC的相互作用 | 第105-106页 |
| ·探针CA1,CA2和CA3与Cys作用的滴定光谱研究 | 第106-112页 |
| ·探针CA1、CA2和CA3对Cys的选择性识别 | 第112-117页 |
| ·pH值对探针CA1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 ·探针CA1的光稳定性 | 第118-119页 |
| ·探针CA1与Cys反应的机理研究 | 第119-121页 |
| ·探针ZA1和ZA2与半胱氨酸作用的体外测试 | 第121-127页 |
| ·探针ZA1和ZA2与半胱氨酸作用的滴定光谱研究 | 第122-123页 |
| ·探针ZA1和ZA2的选择性研究 | 第123-126页 |
| ·pH值对探针ZA1和ZA2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126页 |
| ·反应时间对探针ZA1和ZA2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29页 |
| 第五章 荧光探针分子在活细胞中的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 | 第129-139页 |
| 引言 | 第129页 |
| ·生物样品的制备 | 第129-130页 |
| ·荧光探针在活细胞中的荧光显微成像 | 第130-136页 |
| ·红光发射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AM1在活细胞中的成像 | 第130-132页 |
| ·绿光发射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CA1在活细胞中的成像 | 第132-136页 |
| ·蓝光发射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ZA1和ZA2在活细胞中的成像 | 第136页 |
| ·AM1与CA1的对比分析 | 第136-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3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9-143页 |
| ·论文总结 | 第139-141页 |
| ·创新点 | 第141页 |
| ·有待开展的工作 | 第141-143页 |
| 致谢 | 第143-14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4-145页 |
| 附录 | 第145-162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