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人类学论文--古人类学论文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插表目录第1-13页
插图目录第13-14页
附表目录第14-15页
图版目录第15-16页
中文摘要第16-19页
ABSTRACT第19-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3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23-26页
  一、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23-24页
  二、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考古研究历程第24-26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理论方法第26-31页
  一、时空框架第26-27页
  二、研究内容第27-28页
  三、研究方法第28-29页
  四、研究资料第29-30页
  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创新点第30-31页
第二章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遗存概况第31-63页
 第一节 后李文化时期的动物群第31-33页
  一、诸遗址动物群概况第31-32页
  二、后李文化时期动物群比较研究第32-33页
 第二节 北辛文化时期的动物群第33-38页
  一、诸遗址动物群概况第33-37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动物群比较研究第37-38页
 第三节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动物群第38-48页
  一、诸遗址动物群概况第38-47页
  二、大汶口文化时期动物群比较研究第47-48页
 第四节 龙山文化时期的动物群第48-59页
  一、诸遗址动物群概况第49-57页
  二、龙山文化时期动物群比较研究第57-59页
 第五节 动物群历时演变分析第59-63页
  一、鲁北地区第59-60页
  二、鲁中南苏北地区第60-61页
  三、胶东半岛地区第61页
  四、鲁东南地区第61-62页
  五、鲁豫皖地区第62-63页
第三章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家养动物第63-86页
 第一节 家猪的出现与饲养第65-74页
  一、后李文化时期第65-67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第67-69页
  三、大汶口文化时期第69-72页
  四、龙山文化时期第72-73页
  五、小结第73-74页
 第二节 狗的出现与饲养第74-77页
  一、后李文化时期第74-75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第75页
  三、大汶口文化时期第75-76页
  四、龙山文化时期第76-77页
  五、小结第77页
 第三节 牛的出现第77-81页
  一、后李文化时期第77-78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第78页
  三、大汶口文化时期第78-79页
  四、龙山文化时期第79-80页
  五、小结第80-81页
 第四节 羊的出现第81-82页
  一、后李文化时期第81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第81页
  三、大汶口文化时期第81-82页
  四、龙山文化时期第82页
 第五节 其它家养动物的出现第82-84页
  一、鸡的出现第82-83页
  二、马的出现第83-84页
 第六节 家畜饲养的出现与发展第84-86页
  一、各种家养动物的出现第84-85页
  二、家畜饲养的发展——以猪为例第85-86页
第四章 动物遗存所反映的先民行为及经济活动第86-108页
 第一节 动物遗存表面痕迹及骨角蚌贝制品分析第86-88页
  一、动物遗存的表面痕迹第86-87页
  二、骨角蚌贝牙制品第87-88页
 第二节 先民的肉食来源及经济活动第88-105页
  一、后李文化时期第88-91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第91-94页
  三、大汶口文化时期第94-101页
  四、龙山文化时期第101-105页
 第三节 先民行为及经济活动分析第105-108页
  一、先民行为分析第105-106页
  二、先民经济活动演变分析第106-108页
第五章 动物群所反映的环境演变分析第108-127页
 第一节 后李文化时期第108-111页
 第二节 北辛文化时期第111-114页
 第三节 大汶口文化时期第114-120页
 第四节 龙山文化时期第120-124页
 第五节 野生动物群与环境分析第124-127页
第六章 动物遗存的特殊埋藏现象分析第127-150页
 第一节 墓葬中随葬的动物遗存第127-136页
  一、后李文化时期第127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第127-128页
  三、大汶口文化早期第128-130页
  四、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第130-134页
  五、龙山文化时期第134-136页
 第二节 墓葬外遗迹中动物遗存的特殊埋藏现象第136-141页
  一、后李文化时期第136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第136-137页
  三、大汶口文化早期第137-138页
  四、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第138-140页
  五、龙山文化时期第140-141页
 第三节 动物遗存特殊埋藏的演变及其意义第141-150页
  一、墓葬内的发现第142-145页
  二、墓葬外遗迹中的发现第145-146页
  三、不同动物种属的特殊埋藏第146-150页
第七章 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遗存利用模式演变分析第150-159页
 一、后李文化时期第150-151页
 二、北辛文化时期第151-152页
 三、大汶口文化时期第152-155页
 四、龙山文化时期第155-157页
 五、小结第157-158页
 六、思考与展望第158-159页
附表第159-165页
图版第165-187页
参考文献第187-212页
致谢第212-2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13-21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选择性识别半胱氨酸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下一篇:人乳头瘤病毒58型(HPV58)E2蛋白与E7蛋白的直接相互作用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