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 关于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 | 第12页 |
2 关于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 | 第12-13页 |
3 关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应对混业经营的困境 | 第13页 |
4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13-14页 |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分析 | 第15-22页 |
(一)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固有风险 | 第15-19页 |
1 内部风险传染 | 第15-16页 |
2 资本重复计算风险 | 第16-17页 |
3 透明度风险 | 第17-18页 |
4 利益冲突风险 | 第18-19页 |
(二)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特殊风险 | 第19-22页 |
1 金融市场体制风险 | 第19-20页 |
2 金融监管体系风险 | 第20-22页 |
二、 混业经营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 第22-35页 |
(一) 世界主要混业经营国家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演变 | 第22-32页 |
1 德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演变 | 第22-26页 |
2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演变 | 第26-29页 |
3 美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演变 | 第29-32页 |
(二) 德、英、美三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演变的启示 | 第32-35页 |
1 金融监管体系的设立应尊重本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律 | 第32-33页 |
2 金融监管的立法理念需改变 | 第33页 |
3 “综合监管机构”或“伞状监管者”的建立是趋势 | 第33-34页 |
4 金融防火墙等制度应引入 | 第34页 |
5 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应予重视 | 第34-35页 |
三、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应对混业经营的困境 | 第35-43页 |
(一) 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35-36页 |
(二) 现行制度应对混业经营的困境 | 第36-43页 |
1 对金融监管职权的规定过于笼统 | 第37-39页 |
2 金融监管法律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 | 第39-40页 |
3 具体法律制度有所欠缺 | 第40-41页 |
4 与国际金融法规则之间存在差异 | 第41-43页 |
四、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43-52页 |
(一) 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法 | 第43-45页 |
(二) 建立有效的综合型监管体制 | 第45-49页 |
1 建立综合型监管体制的条件分析 | 第45-46页 |
2 我国综合型监管体制的结构设计 | 第46-49页 |
(三) 完善配套的法律制度 | 第49-52页 |
1 细化信息披露制度 | 第49-50页 |
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50页 |
3 导入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防火墙制度 | 第50-51页 |
4 完善市场退出制度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