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评价 | 第11-15页 |
·国内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对村镇银行相近机构社区银行的研究 | 第14-15页 |
·村镇银行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 第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8页 |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村镇银行的理论基础及制度界定 | 第19-30页 |
·村镇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创新理论 | 第20-21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第22页 |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村镇银行的制度界定 | 第23-29页 |
·村镇银行的设立背景 | 第23-24页 |
·村镇银行的界定 | 第24-26页 |
·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 第26-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村镇银行的设立现状 | 第30-42页 |
·村镇银行的设立概况 | 第30-38页 |
·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构成 | 第30-31页 |
·主发起行发起村镇银行的策略差异 | 第31-35页 |
·村镇银行的地域构成 | 第35-37页 |
·村镇银行的组建模式 | 第37页 |
·村镇银行的发起规模 | 第37-38页 |
·村镇银行的经营 | 第38-40页 |
·村镇银行的客户 | 第38页 |
·村镇银行的业务 | 第38-40页 |
·村镇银行的设立现状评价 | 第40-41页 |
·市场定位存在偏差 | 第40页 |
·设立目的与政府初衷有所偏离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村镇银行盈利动机下的行为模型 | 第42-56页 |
·村镇银行设立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42-49页 |
·村镇银行设立的驱动因素 | 第42-44页 |
·村镇银行设立的阻碍因素 | 第44-49页 |
·村镇银行设立行为与经营行为的关系 | 第49页 |
·盈利动机下行为模型的建立 | 第49-54页 |
·村镇银行利润函数 | 第49-50页 |
·村镇银行最优贷款规模的选择 | 第50-51页 |
·中小企业贷款和小额农户贷款之间的选择 | 第51-53页 |
·设立在发达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两类地区的选择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村镇银行设立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6-62页 |
·村镇银行贷款发放量、吸存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6-60页 |
·变量选择的说明 | 第56页 |
·数据来源 | 第56页 |
·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贷款发放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7-59页 |
·吸存能力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9-60页 |
·所处地区客户收入来源稳定性对村镇银行经营的影响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村镇银行设立的激励机制及政策建议 | 第62-69页 |
·村镇银行设立的激励机制 | 第62-63页 |
·设立的内在激励机制 | 第62页 |
·内在激励机制与当前政策激励的矛盾 | 第62页 |
·现有设立激励机制下两种发展模式初探 | 第62-63页 |
·政策建议 | 第63-68页 |
·提升村镇银行自身发展的建议 | 第63-66页 |
·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