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旁飞越航天器末制导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近距离观测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相关制导技术发展现状 | 第16-20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近旁飞越航天器运动模型 | 第23-34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坐标系及其转换 | 第23-26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23页 |
| ·坐标系间的转换 | 第23-26页 |
| ·航天器与目标器运动方程 | 第26-29页 |
| ·航天器质心运动方程 | 第26-28页 |
| ·目标器质心运动方程 | 第28页 |
| ·航天器姿态运动方程 | 第28-29页 |
| ·姿态控制方法 | 第29-31页 |
| ·相平面控制 | 第29-30页 |
| ·姿态跟踪仿真 | 第30-31页 |
| ·辅助方程 | 第31-32页 |
| ·质量方程 | 第31-32页 |
| ·相对运动计算方程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基于极大值原理的最优导引方法 | 第34-56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问题描述 | 第34-36页 |
| ·相对运动方程 | 第34-35页 |
| ·性能指标 | 第35-36页 |
| ·最优控制解算 | 第36-43页 |
| ·最优推力方向 | 第36-40页 |
| ·tc 的确定 | 第40-41页 |
| ·方程的解 | 第41-42页 |
| ·能控区域分析 | 第42-43页 |
| ·最优导引方案 | 第43-44页 |
| ·仿真分析 | 第44-54页 |
| ·初始条件 | 第44页 |
| ·最优控制理论仿真 | 第44-48页 |
| ·最优导引仿真 | 第48-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基于比例导引原理的末制导方法 | 第56-70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视线坐标系中的相对运动 | 第56-58页 |
| ·基于视线转率末制导方法 | 第58-61页 |
| ·近旁飞越点的视线转率解算 | 第58-60页 |
| ·基于视线转率的比例导引 | 第60-61页 |
| ·末端制导方法 | 第61-62页 |
| ·仿真分析 | 第62-67页 |
| ·仿真条件 | 第62页 |
| ·近旁飞越末制导仿真 | 第62-67页 |
| ·小结 | 第67-70页 |
| 第五章 基于标准视线转率的偏置导引方法 | 第70-84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标称轨道设计 | 第70-72页 |
| ·模型描述 | 第70-71页 |
| ·标称轨道设计 | 第71-72页 |
| ·标准视线转率获取方法 | 第72-75页 |
| ·偏置导引方程 | 第72-73页 |
| ·样条插值函数 | 第73-75页 |
| ·仿真分析 | 第75-83页 |
| ·标称轨道设计仿真 | 第75-76页 |
| ·标准视线转率获取仿真 | 第76-78页 |
| ·偏置导引仿真 | 第78-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