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理论述评 | 第12-17页 |
·关于绩效评价 | 第12-13页 |
·关于高校网络德育 | 第13-15页 |
·关于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7-18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概述 | 第22-28页 |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价值分析 | 第22-24页 |
·影响功能:战略导向性 | 第22-23页 |
·目标作用:寻求改进点 | 第23页 |
·价值诉求:彰显实效性 | 第23-24页 |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探寻分析 | 第24-25页 |
·评价目的:监督有效性 | 第24页 |
·考核原则:客观科学性 | 第24-25页 |
·选择标准:实事求是性 | 第25页 |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障碍分析 | 第25-28页 |
·现实瓶颈:实践形式化 | 第25-26页 |
·特殊特征:模糊动态性 | 第26-27页 |
·考评困境:标准缺失状 | 第27页 |
·评价方法:难以科学化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方法的运用构想 | 第28-3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理论介绍 | 第28-2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概念 | 第28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 | 第28-2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过程 | 第29-31页 |
·建立指标因素集 | 第29-30页 |
·建立语言评语集 | 第30页 |
·确立权重向量集 | 第30-31页 |
·确定指标隶属度 | 第3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处理 | 第31-33页 |
·运用模糊算子确定综合评价集 | 第31-32页 |
·引入三角模糊数转换语言评价集 | 第32页 |
·最大隶属度原则定最终评价结果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构建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体系 | 第33-44页 |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构成指标 | 第33-40页 |
·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绩效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 | 第34-40页 |
·绩效评价标准与权重设置 | 第40页 |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实施程序 | 第40-42页 |
·设立绩效评价小组 | 第40-41页 |
·采集绩效评价信息 | 第41页 |
·分析绩效评价数据 | 第41-42页 |
·反馈绩效评价结果 | 第42页 |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 | 第42-44页 |
·院系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模式 | 第42页 |
·政府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标准 | 第42-43页 |
·改进网络德育实际工作的参考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 | 第44-61页 |
·案例前期调研的情况分析 | 第44-47页 |
·情况简介 | 第44-46页 |
·问卷设计 | 第46-47页 |
·调查过程 | 第47页 |
·案例调研数据的数理分析 | 第47-50页 |
·基本数据 | 第47-49页 |
·信度分析 | 第49-50页 |
·效度分析 | 第50页 |
·案例绩效评价的方法运用 | 第50-57页 |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权重集 | 第50-54页 |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模型 | 第54-55页 |
·运用三角模糊数转换评语集 | 第55-57页 |
·案例绩效评价的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案例的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案例分析与启示 | 第59-60页 |
·方法的效果综述 | 第60-61页 |
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1 中南大学网络德育绩效评价的调查问卷 | 第66-70页 |
附录2 高校网络德育绩效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表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奖励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