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山地人居环境空间形态规划理论与实例探析--欧洲古代部分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13页
1 绪论第13-24页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相关研究概述第14-18页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第14-16页
     ·山地城市研究第16-17页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第17-18页
   ·概念的限定与思辨第18-22页
     ·山地的概念第18-19页
     ·山地聚居的概念第19页
     ·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第19-20页
     ·集中与分散的概念与思辨第20-21页
     ·研究地域与时间限定第21-22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24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论文逻辑框架第22-24页
2 20 世纪中叶之前的西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及理论第24-52页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集中与分散之争第24-35页
     ·中世纪的西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第24-26页
     ·工业革命对山地城市的影响第26-27页
     ·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第27-31页
     ·关于现代城市形态的争论第31-35页
   ·城市集中主义的主要观点第35-40页
     ·现代建筑运动第35-37页
     ·柯布西耶的集中主义城市观第37-39页
     ·相关评述第39-40页
   ·城市分散主义的主要观点第40-50页
     ·田园城市第40-43页
     ·广袤城市第43-44页
     ·有机疏散理论第44-45页
     ·卫星城第45-46页
     ·邻里单位第46-49页
     ·相关评述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3 20 世纪下半叶的西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及理论第52-90页
   ·20 世纪下半叶西方国家的城市化第52-54页
     ·郊区化阶段第53页
     ·逆城市化阶段第53页
     ·再城市化阶段第53-54页
   ·工业化后期的西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第54-66页
     ·郊区化运动第55-57页
     ·新城运动与山地城市建设第57-62页
     ·工业化后期的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点第62-66页
   ·后工业化后期的西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及理论第66-82页
     ·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第66-69页
     ·后工业化时期的山地城市建设第69-76页
     ·后工业化时期的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点第76-79页
     ·后工业化时期山地城市形态集中与分散的理论探索第79-82页
   ·生态觉醒与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82-88页
     ·山地生态环境特点第82-83页
     ·生态学与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第83-84页
     ·生态城市——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84-87页
     ·生态城市与西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4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集中与分散的动力机制研究第90-108页
   ·山地城市集中发展机制第90-94页
     ·城市本质第90-91页
     ·门槛效应第91-94页
   ·山地城市分散发展机制第94-97页
     ·交通方式第94-96页
     ·溢出效应第96-97页
   ·集中与分散的共同机制第97-106页
     ·城市化第97-100页
     ·产业结构第100-103页
     ·公共政策第103-105页
     ·自然条件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5 集中与分散式山地城市实例研究第108-142页
   ·集中式山地城市第108-119页
     ·苏黎世第108-112页
     ·爱丁堡第112-119页
   ·分散式山地城市第119-129页
     ·堪培拉第119-123页
     ·密尔顿 凯恩斯第123-129页
   ·集中与分散的一体化——旧金山湾区第129-142页
     ·旧金山市第129-134页
     ·旧金山湾区第134-140页
     ·小结第140-142页
6 结论第142-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0页
附录第150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
下一篇:戴维森的合理性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