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佛教论文--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佛教三圣信仰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4页
 一、研究动机与回顾第8-10页
 二、研究方法与选材第10-11页
 三、研究架构与意义第11-14页
第一章 三圣信仰模式之界说第14-37页
 第一节 三圣定义第14-18页
  一、圣人典范观第14-16页
  二、三之象征说第16-18页
 第二节 三圣类型第18-25页
  一、泛指型三圣第19-20页
  二、经典型三圣第20-23页
  三、结合型三圣第23-25页
 第三节 模式名称第25-29页
 第四节 模式源头第29-32页
 第五节 其它类似模式第32-37页
  一、佛教中其它三位一组形式第32-34页
  二、其他宗教之三一结构信仰第34-37页
第二章 三圣的经典原初形态第37-58页
 第一节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与西方三圣第37-43页
 第二节 《药师经》与药师三圣第43-46页
 第三节 《悲华经》、《不退转经》与十方三圣第46-48页
 第四节 《观佛三昧经》与泛指型三圣第48-50页
 第五节 《华严经》与华严三圣第50-58页
第三章 解读三圣的进路第58-87页
 第一节 三条解读路线第58-82页
  一、接引路线——以西方三圣、药师三圣为代表第58-61页
  二、探玄路线——以华严三圣为代表第61-75页
  三、明心路线——禅宗手眼第75-82页
 第二节 路线特点比对第82-84页
 第三节 解读历程圆满第84-87页
第四章 信仰模式的剖析第87-144页
 第一节 观行面向第87-106页
  一、三圣观法概述第87-89页
  二、形相三圣观第89-100页
  三、天台妙融三圣观第100-103页
  四、华严圆融三圣观第103-106页
 第二节 礼忏面向第106-123页
  一、三圣礼忏概述第106-117页
  二、三圣礼忏的内容与特征第117-122页
  三、信仰模式成熟的标志第122-123页
 第三节 造像面向第123-144页
  一、三圣造像概述第123-126页
  二、造像演进历程第126-144页
结论第144-153页
 一、发展六阶段第144-145页
 二、模式四内涵与四优势第145-151页
 三、结语第151-153页
附表一 三圣信仰六阶段模式化过程第153-154页
附表二 华严经中主角菩萨第154-155页
附表三 中土一佛二菩萨造像年代与地理分布第155-158页
参考书目第158-165页
后记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并购融资方式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山地人居环境空间形态规划理论与实例探析--欧洲古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