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大学生微博营销接触和使用情况调查--以上海地区大学生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一. 绪论第11-17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14页
 (三) 研究问题第14页
 (四) 论文的研究内容、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五)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二. 概念阐述第17-26页
 (一) 微博和网络营销情况介绍第17-19页
  1. 微博情况介绍第17-18页
  2. 网络营销情况介绍第18-19页
 (二) 微博营销概述第19-24页
  1. 微博营销的概念和发展现状第19-20页
  2. 微博营销的形式分析第20-21页
  3. 微博营销的传播特征分析第21页
  4. 微博营销的优势分析第21-22页
  5. 微博营销的劣势分析第22页
  6. 微博营销的经典案例第22-24页
 (三) 微博营销受众概念界定第24-26页
三.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6-29页
 (一) 消费者行为理论(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第26页
 (二) 选择性接触假说(hypothesis of selective exposure)第26-27页
 (三)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approach)第27页
 (四) 受众心理相关理论——需要、动机与行为理论(needs,motivation and behaviortheory)第27页
 (五) 受众行为相关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第27-28页
 (六) 小结第28-29页
四. 微博营销的接触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设计第29-34页
 (一) 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第29-30页
  1. 研究内容与目的第29页
  2. 研究对象的相关界定第29-30页
 (二) 研究变量第30页
 (三) 研究方法第30页
 (四) 问卷调查的实施流程第30-33页
  1. 文献收集与整理第30页
  2. 问卷预调查第30-31页
  3. 问卷初稿拟定第31页
  4. 问卷控制第31-32页
  5. 问卷试调查第32页
  6. 正式调查第32-33页
  7. 信息处理第33页
 (五) 小结第33-34页
五.上海大学生微博营销的接触和使用情况分析第34-53页
 (一) 有效样本基本信息分析第34-35页
 (二) 上海大学生对于微博营销的接触情况分析第35-40页
  1. 认知程度第35-36页
  2. 使用行为第36-40页
 (三) 上海大学生对于微博营销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分析第40-42页
  1. 认可程度第40-41页
  2. 满意程度第41-42页
 (四) 上海大学生成为微博营销的潜在用户的可能性分析第42-52页
  1. 网络使用行为分析第42-45页
  2. 微博使用行为分析第45-50页
  3. 可能性分析第50-52页
 (五) 小结第52-53页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3-57页
 (一) 研究结论及研究发现第53-54页
  1. 受众使用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倾向第53页
  2. 受众选择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第53-54页
 (二) 调查得到目前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第54-55页
  1. 微博营销形式缺乏创意第54页
  2. 微博营销缺乏持续性第54-55页
 (三) 微博营销未来发展应用展望第55页
  1. 微博营销的应用展望第55页
  2. 微博营销的发展预测第55页
 (四) 研究的缺陷及不足第55-57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57-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后记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报道的框架分析--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下一篇:1949-1952年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以上海私立大同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