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非政府组织的源起 | 第12-20页 |
(一) 非政府组织的概述 | 第12-16页 |
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历史渊源 | 第12-14页 |
2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二) 非政府组织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1 “公民社会”的兴起 | 第17页 |
2 “公民社会”理论的完善 | 第17-19页 |
3 非政府组织的本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博弈的策略选择 | 第19-20页 |
二、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 | 第20-35页 |
(一) 会员互益型社团 | 第21-24页 |
1 社团建立的宗旨 | 第21页 |
2 社团的具体运行——以辽宁省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以下简称辽协)为例 | 第21-24页 |
(二) 运作型社团 | 第24-27页 |
1 社团建立的宗旨 | 第24-25页 |
2 社团的具体运行——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人福)为例 | 第25-27页 |
(三) 中间型社团 | 第27-29页 |
1 社团建立的宗旨 | 第27页 |
2 社团的具体运行——以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民促会)为例 | 第27-29页 |
(四) 组织机制的具体解构 | 第29-35页 |
1 非政府组织的建立依据 | 第29-31页 |
2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 | 第31-35页 |
三、非政府组织的现存问题 | 第35-48页 |
(一) 非政府组织的地位问题 | 第35-38页 |
1 获取主体资格的依赖性 | 第35-36页 |
2 主体地位的不确定 | 第36-38页 |
(二) 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的载体缺陷 | 第38-43页 |
1 资源能力 | 第38-39页 |
2 组织成员与结构 | 第39-40页 |
3 组织的独立性与行动能力问题 | 第40-43页 |
(三) 非政府组织的异化 | 第43-48页 |
1 组织外部角色的异化 | 第44-45页 |
2 组织内部作用的异化 | 第45-47页 |
3 组织异化后果 | 第47-48页 |
四非政府组织异化的防范机制 | 第48-56页 |
(一) 合理定位非政府组织 | 第48-52页 |
1 立法的革新 | 第48-50页 |
2 主体地位的确立 | 第50-52页 |
(二) 激发非政府组织的活力 | 第52-54页 |
1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第52-53页 |
2 设置高效的内部结构 | 第53页 |
3 强调独立与合作的并行不悖——主体间性关系的建立 | 第53-54页 |
(三) 建立非政府组织内部自律机制 | 第54-56页 |
五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