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 | 第11-12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外国对华反倾销的危害性 | 第12-13页 |
·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预警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预警的意义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 | 第17-1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9-45页 |
·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预警系统的定义 | 第19-20页 |
·预警理论综述 | 第20-31页 |
·国外经济预警研究 | 第20-23页 |
·国内经济预警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反倾销预警理论综述 | 第25-31页 |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综述 | 第31-35页 |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 第31-32页 |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综述 | 第32-34页 |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应用 | 第34-35页 |
·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成因综述 | 第35-38页 |
·预警方法 | 第38-42页 |
·景气指数法 | 第39页 |
·景气调查法 | 第39页 |
·警兆信号法 | 第39-40页 |
·警素预警法 | 第40页 |
·计量经济模型 | 第40页 |
·ARCH预警方法 | 第40-41页 |
·判别分析法 | 第41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41页 |
·系统动力学方法 | 第41页 |
·基于概率模式分类法 | 第41-42页 |
·专家经验法 | 第42页 |
·前人研究的总结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本文研究设计 | 第45-75页 |
·前人研究的不足及本论文的研究角度 | 第45-46页 |
·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6-59页 |
·预警指标遴选的原则 | 第46-47页 |
·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预警指标体系 | 第47-50页 |
·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预警指标分析 | 第50-54页 |
·问卷调查及指标体系的完善 | 第54-59页 |
·预警方法的选择 | 第59-60页 |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反倾销预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59-60页 |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反倾销预警的优点 | 第60页 |
·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设计 | 第60-71页 |
·确定警情指标 | 第62页 |
·选择警兆指标 | 第62-63页 |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警兆指标 | 第63-71页 |
·确定各指标的权值 | 第71页 |
·划分警界 | 第71页 |
·警情预报 | 第71页 |
·预警对策库 | 第71-74页 |
·预警对策原则 | 第72页 |
·寻找影响警情的因素 | 第72页 |
·预警对策库 | 第72-74页 |
·实证方案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4 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实证研究 | 第75-107页 |
·预警指标的确立 | 第75-81页 |
·警情指标的确立 | 第75页 |
·时差相关分析确定警兆指标 | 第75-80页 |
·警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 第80-81页 |
·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预测警兆指标 | 第81-93页 |
·滚动预测方法 | 第81-82页 |
·数据的输入和预处理 | 第82-83页 |
·训练和预测过程 | 第83-89页 |
·数据的输出和后处理 | 第89-90页 |
·警兆指标预测结果汇总及分析 | 第90-93页 |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值 | 第93-100页 |
·警兆指标变量的因子分析 | 第94-97页 |
·主成分回归分析 | 第97-100页 |
·警界的划分 | 第100-101页 |
·警度的确定 | 第101-102页 |
·预警效果的检验 | 第102-103页 |
·预警对策建议 | 第103-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107-109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未来的研究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附录1 外国对华行业反倾销成因专家调查问卷 | 第117-119页 |
附录2 实证研究数据及来源 | 第119-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