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性
前言 | 第1页 |
一、 德治与法治互补思想的历史演进 | 第7-19页 |
(一) 中国德治与法治互补的思想 | 第7-14页 |
1、 先秦时期德法互补思想的提出 | 第7-10页 |
2、 汉代“德主刑辅”治国思想的形成 | 第10-11页 |
3、 隋唐对德法互补思想的发扬 | 第11-12页 |
4、 宋元明清“德主刑辅”思想的僵化 | 第12-14页 |
(二) 西方德治与法治互补的思想 | 第14-19页 |
1、 古希腊时期“法治”思想的道德内蕴 | 第14-15页 |
2、 中世纪基督教对德治与法治互补的推动 | 第15-16页 |
3、 西方近现代德治与法治互补思想 | 第16-19页 |
二、 德治与法治的互补原理剖析 | 第19-30页 |
(一) 德治与法治内涵的相依性 | 第19-23页 |
1、 德治与法治的概念梳理 | 第19-21页 |
2、 德治与法治的价值互蕴 | 第21-23页 |
(二) 德治与法治的互补机理 | 第23-30页 |
1、 调整范围宽窄互补 | 第23-25页 |
2、 规范要求高低层次的互补 | 第25-27页 |
3、 强制程度刚柔互补 | 第27页 |
4、 自律与他律约束方式的互补 | 第27-29页 |
5、 迟滞性与预防性互补 | 第29-30页 |
三、 市场经济建设中德治与法治的均衡发展 | 第30-43页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和道德性 | 第30-34页 |
1、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 第31-32页 |
2、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 第32-34页 |
(二) 德治与法治在当代社会调控中的互补建构 | 第34-43页 |
1、 道德法律化 | 第34-37页 |
2、 制度伦理建设 | 第37-39页 |
3、 注重道德教化和法律信仰的培养 | 第39-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