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事故分析及处理论文

列车脱轨事故智能分析技术初步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9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脱轨事故原因分析研究的起因第11页
 1.3 国内外铁路防止脱轨事故研究概况第11-15页
  1.3.1 国外防止脱轨事故研究工作发展概况第11-14页
  1.3.2 我国防止脱轨事故概况第14-15页
 1.4 事故分析方法研究与探索第15-17页
  1.4.1 复杂性研究与综合集成方法第15-16页
  1.4.2 半结构化问题的求解第16-17页
  1.4.3 论文研究脱轨事故原因的思路第17页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17-19页
第2章 复杂大系统的事故原因分析方法第19-27页
 2.1 复杂大系统事故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第19页
 2.2 智能化技术与事故分析第19-21页
  2.2.1 概述第19-20页
  2.2.2 智能事故分析新分类第20-21页
 2.3 事故分析的专家系统方法第21-23页
  2.3.1 专家系统的基本组成第21-22页
  2.3.2 传统专家系统成功与困难第22-23页
 2.4 基于模糊理论的事故分析第23-24页
  2.4.1 模糊集理论与复杂系统分析第23-24页
 2.5 神经网络建模与分析第24-26页
  2.5.1 神经网络的特点与复杂系统分析第25-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基于模糊逻辑的脱轨分析方法第27-42页
 3.1 脱轨事故分析中的模糊性第27-28页
 3.2 基于模糊逻辑的事故分析原理第28-31页
  3.2.1 推理模型第29页
  3.2.2 分析原理第29-31页
 3.3 模糊事故分析矩阵的建立第31-35页
  3.3.1 隶属函数的确定第31-34页
  3.3.2 常用模糊分布(隶属函数)第34页
  3.3.3 模糊事故分析矩阵的构造第34-35页
 3.4 模糊逻辑事故分析算法第35-39页
  3.4.1 事故原因分析原则第35-36页
  3.4.2 事故原因分析算法第36-38页
  3.4.3 算法实现第38-39页
 3.5 分析实例第39-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脱轨分析方法第42-56页
 4.1 基于模糊聚类的事故分析第42-48页
  4.1.1 聚类事故分析原理第42页
  4.1.2 模糊聚类分析第42-43页
  4.1.3 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事故分析第43-45页
  4.1.4 基于目标函数的聚类事故分析第45-48页
 4.2 基于CBR的脱轨事故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第48-54页
  4.2.1 基于贴近度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第49页
  4.2.2 广义贴近度第49-51页
  4.2.3 基于实例的推理第51-53页
  4.2.4 脱轨分析实例库第53-54页
  4.2.5 方法探讨第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脱轨分析方法第56-65页
 5.1 基于神经网络的事故分析方法第56-58页
  5.1.1 基本原理第56-57页
  5.1.2 前向多层神经网络与BP算法第57-58页
 5.2 神经网络事故分析知识库第58-61页
 5.3 神经网络事故分析推理机制第61-63页
 5.4 解释机制第63页
 5.5 神经网络事故分析系统结构第63-64页
 5.6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脱轨分析方法第65-71页
 6.1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结合第65-66页
 6.2 模糊神经网络(FNN)结构第66-67页
  6.2.1 模糊神经元第66页
  6.2.2 FNN的结构第66-67页
 6.3 模糊神经网络事故分析第67-70页
  6.3.1 模糊神经网络事故分析原理第67页
  6.3.2 模糊BP网络第67-68页
  6.3.3 构造事故分析知识库第68-70页
 6.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7章 脱轨事故智能分析支持系统第71-82页
 7.1 系统开发的方法第71-72页
  7.1.1 脱轨智能分析支持系统的工作流程第71页
  7.1.2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第71-72页
  7.1.3 原型系统第72页
 7.2 IDASS原型系统设计第72-75页
  7.2.1 人机结合的系统体系第72-74页
  7.2.2 原型系统结构第74-75页
 7.3 智能系统支持环境第75-78页
  7.3.1 数据库系统设计第75页
  7.3.2 方法库设计第75-76页
  7.3.3 知识库系统设计第76-78页
 7.4 脱轨事故分析求解系统第78-80页
 7.5 人机对话系统设计第80-81页
  7.5.1 对话方式第80-81页
  7.5.2 对话设计技术第81页
 7.6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8章 原型系统演示第82-93页
 8.1 原型系统简介第82-83页
 8.2 原型系统运行示例第83-92页
  8.2.1 原型系统求解过程示例第83-88页
  8.2.2 原型系统实例验证第88-92页
 8.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新型负压气浮除油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空车脱轨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