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恶意诉讼的法律规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恶意诉讼的基本理论 | 第11-19页 |
| (一) 恶意诉讼的内涵 | 第11-14页 |
| 1. 恶意诉讼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2. 恶意诉讼的特征 | 第12-13页 |
| 3. 恶意诉讼与相近概念的辨析 | 第13-14页 |
| (二) 恶意诉讼的成因分析 | 第14-17页 |
| 1. 诚信机制不健全 | 第14-15页 |
| 2. 利益诱惑与利弊权衡 | 第15页 |
| 3. 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 第15-17页 |
| (三) 恶意诉讼的侵权本质 | 第17-19页 |
| 二、对恶意诉讼的规制 | 第19-33页 |
| (一) 恶意诉讼的规制渊源及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 1. 罗马法对恶意诉讼的规制 | 第19-20页 |
| 2. 我国古代法对恶意诉讼的规制 | 第20-21页 |
| (二) 恶意诉讼规制的比较法考察 | 第21-25页 |
| 1. 德国法 | 第21-22页 |
| 2. 法国法 | 第22页 |
| 3. 美国法 | 第22-23页 |
| 4. 日本法 | 第23-24页 |
| 5. 澳门法 | 第24-25页 |
| (三)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33页 |
| 1. 诉讼文化 | 第26-27页 |
| 2. 恶意诉讼的识别标准 | 第27-29页 |
| 3. 恶意诉讼的规制路径 | 第29-33页 |
| 三、我国恶意诉讼规制制度的建构 | 第33-47页 |
| (一) 整合诉讼文化 | 第33-35页 |
| 1. 树立诚信诉讼的基本理念 | 第33-34页 |
| 2. 树立正当程序的基本理念 | 第34-35页 |
| (二) 构建恶意诉讼的程序法规制机制 | 第35-42页 |
| 1. 建立恶意诉讼的预防机制 | 第35-37页 |
| 2. 设立恶意诉讼诉中阻却程序 | 第37-39页 |
| 3. 设立恶意诉讼受害人程序救济机制 | 第39-42页 |
| (三) 构建恶意诉讼的实体法规制机制 | 第42-47页 |
| 1. 设立恶意诉讼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 第42-45页 |
| 2. 增设“恶意诉讼罪”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