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12-15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品牌战略理论背景与回顾 | 第15-36页 |
第一节 品牌战略的定义与重要性 | 第15-23页 |
一、品牌的定义 | 第15-17页 |
二、品牌的作用与重要性 | 第17-19页 |
三、品牌战略的定义 | 第19-21页 |
四、品牌战略的作用与重要性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品牌战略的主要理论研究 | 第23-29页 |
一、品牌形象的研究 | 第23-24页 |
二、忠诚度的研究 | 第24页 |
三、品牌管理的研究 | 第24页 |
四、品牌资产的研究 | 第24-25页 |
五、品牌识别的研究 | 第25页 |
六、品牌战略的研究 | 第25-28页 |
七、日本企业品牌战略的研究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品牌战略与经营战略 | 第29-36页 |
一、品牌战略与市场营销战略 | 第29-32页 |
二、品牌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 | 第32-36页 |
第三章 日本著名品牌的战略——以索尼与本田为例 | 第36-45页 |
第一节 索尼品牌战略的开展过程 | 第36-41页 |
一、品牌开发:晶体管收音机和“索尼”的诞生 | 第37-38页 |
二、品牌再定位:以晶体管电视机开辟第二类市场 | 第38-39页 |
三、品牌强化:特丽珑(Trinitron)彩色显像管 | 第39-40页 |
四、品牌变更:从“WEGA”到“BRAVIA”(2005年10月1日~)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本田品牌战略的开展过程 | 第41-44页 |
一、品牌开发:自行车用辅助引擎 | 第41-42页 |
二、品牌变更:从“CUB”到“SUPER CUB” | 第42页 |
三、品牌再定位:美国市场的开拓 | 第42-43页 |
四、品牌强化: SUPER CUB(1958年8月~)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两个企业开展品牌战略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索尼与本田对中国品牌战略的启示 | 第45-54页 |
第一节 索尼品牌战略对中国电子品牌战略的启示 | 第45-50页 |
一、重视自身品牌建设 | 第47-48页 |
二、明确品牌定位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 第48页 |
三、强化高新技术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 第48-49页 |
四、利用各种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本田品牌战略对中国摩托车品牌战略的启示 | 第50-54页 |
一、增强自主品牌意识 | 第51-52页 |
二、重视品牌战略思维和系统思考 | 第52页 |
三、强调产品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 第52页 |
四、技术革新能力和对外竞争与合作能力的有机结合 | 第52-53页 |
五、在竞争中学习和成长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4-58页 |
第一节 本文研究总结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品牌战略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展望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