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7页 |
·选题的背景与目的 | 第7-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选题目的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现实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国内外集群创新研究 | 第9-12页 |
·生态学方法在社会组织领域中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析 | 第14-15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奥运科技集群及其创新生态系统 | 第17-27页 |
·奥运科技集群的引入 | 第17-19页 |
·产业集群和科技集群 | 第17-18页 |
·奥运科技集群 | 第18-19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生态系统 | 第19-22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结构 | 第21-22页 |
·奥运科技集群的生命周期演化 | 第22-26页 |
·集群形成原因的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生命周期理论的回顾 | 第23页 |
·奥运科技集群生命周期 | 第23-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奥运科技集群生态系统个体创新动力机制 | 第27-41页 |
·奥运科技集群生态系统创新环境 | 第27-30页 |
·基础设施 | 第27页 |
·人才与知识环境 | 第27-28页 |
·社会文化环境 | 第28页 |
·市场环境 | 第28-29页 |
·社会资本 | 第29页 |
·支撑和服务体系 | 第29页 |
·政策和制度安排 | 第29-30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个体生态行为描述 | 第30-34页 |
·创新个体和外部的关系 | 第30-31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个体生态行为 | 第31-34页 |
·奥运科技集群个体创新行为的生态学模型与分析 | 第34-39页 |
·模型的介绍 | 第34-36页 |
·模型的分析 | 第36-38页 |
·奥运科技集群内个体创新策略 | 第38-39页 |
·本章总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奥运科技集群生态系统持续创新动力机制 | 第41-51页 |
·知识链和知识流动 | 第41-42页 |
·知识链 | 第41-42页 |
·知识链的基本要素—知识流 | 第42页 |
·奥运科技集群知识链 | 第42-45页 |
·奥运科技集群知识链模型 | 第42-44页 |
·奥运科技集群知识链特征 | 第44-45页 |
·基于知识链的奥运科技集群的知识流动与知识共享 | 第45-48页 |
·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 第45页 |
·奥运科技集群的知识共享过程 | 第45-47页 |
·基于知识链的奥运科技集群知识共享 | 第47-48页 |
·奥运集群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加强知识共享的措施 | 第48-50页 |
·奥运科技集群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促进奥运科技集群知识共享的措施 | 第49-50页 |
·本章总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能力评价 | 第51-61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51-54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 | 第51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能力评估的原则 | 第51-52页 |
·评价指标的设置 | 第52-54页 |
·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法的奥运科技集群创新评价 | 第54-56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54-55页 |
·评价灰类及其计算 | 第55-56页 |
·奥运科技集群生态系统创新效应和发展建议 | 第56-59页 |
·奥运科技集群创新对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影响 | 第56-58页 |
·奥运科技集群生态系统的优化 | 第58-59页 |
·本章总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