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文献研究 | 第12-20页 |
一、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 | 第12-13页 |
(一)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3页 |
(二)古代针灸对中风的治疗 | 第13页 |
二、脑梗塞的针灸治疗现状 | 第13-17页 |
(一)传统针刺法 | 第13-14页 |
(二)头针 | 第14页 |
(三)眼针 | 第14-15页 |
(四)醒脑开窍法 | 第15页 |
(五)舌针 | 第15页 |
(六)灸法 | 第15-16页 |
(七)特殊针法和特定穴 | 第16页 |
(八)其他疗法 | 第16-17页 |
三、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 第17-19页 |
四、总结 | 第19-20页 |
临床研究 | 第20-3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21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五)脱落标准 | 第22页 |
(六)疗效评定标准 | 第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一)随机方法 | 第22页 |
(二)基础治疗方法及评估 | 第22页 |
(三)纳入对象的治疗方法流程 | 第22-23页 |
(四)观察指标及观测方法 | 第23-24页 |
(五)病人依从性保证 | 第24页 |
(六)统计学处理 | 第24页 |
三、观察结果 | 第24-31页 |
(一)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 第24-25页 |
(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S及疗效评价) | 第25-26页 |
(三)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评价 | 第26-29页 |
(四)患侧上肢痉挛评定(Ashworth量表)及比较 | 第29-30页 |
(五)患侧下肢痉挛评定(CSI量表)及比较 | 第30页 |
(六)SS-QOL(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Measure)评分 | 第30-31页 |
(七)不良反应观察及脱落病例分析 | 第31页 |
四、讨论 | 第31-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附录 | 第40-53页 |
附录一 基础治疗 | 第40页 |
附录二 基线评估 | 第40-41页 |
附录三 NIHSS评分 | 第41-43页 |
附录四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 第43-47页 |
附录五 Ashworth痉挛量表 | 第47页 |
附录六 CSI痉挛评定量表 | 第47-48页 |
附录七 SS-QOL(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Measure)评分表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