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一、有关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和相关理论综述 | 第12-19页 |
二、有关福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结构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一、结构框架 | 第21-2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3-24页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页 |
二、论文的不足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福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考察与评价 | 第24-47页 |
第一节 民营经济的概念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福建民营企业的技术基础与市场竞争力分析 | 第25-31页 |
一、福建民营企业的技术基础 | 第25-27页 |
二、福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 第27-31页 |
第三节 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与福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第31-39页 |
一、民营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设计 | 第31-32页 |
二、福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第32-39页 |
第四节 福建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深层原因 | 第39-47页 |
一、主要制约因素 | 第39-45页 |
二、深层原因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浙江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第47-57页 |
第一节 浙江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47-54页 |
一、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 | 第47页 |
二、实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重大技术突破,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 第47-48页 |
三、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 第48-49页 |
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和技术两个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 | 第49页 |
五、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 第49-50页 |
六、建立健全金融支撑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孵化体系,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第50-52页 |
七、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民营企业集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52页 |
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 第52-54页 |
第二节 浙江省成功经验的启示 | 第54-57页 |
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科技创新,有容乃新 | 第54页 |
二、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 第54-55页 |
三、构建面向新世纪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新框架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科技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及模式选择 | 第57-72页 |
第一节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57-68页 |
一、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 | 第57-60页 |
二、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机理 | 第60-63页 |
三、科技创新与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第63-68页 |
第二节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福建民营经济的模式选择 | 第68-72页 |
一、贸易驱动创新模式 | 第68-69页 |
二、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 第69-70页 |
三、模仿创新驱动自主创新模式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福建民营经济的机制设计与对策措施 | 第72-78页 |
第一节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福建民营企业的新机制设计 | 第72-75页 |
一、设计新机制,激发企业内部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 第72-73页 |
二、建立灵活开放的用人机制,推进企业内部技术创新与深度开发 | 第73-75页 |
第二节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福建民营企业的对策措施 | 第75-78页 |
一、提升民营企业主及员工对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 | 第75页 |
二、加大经费投入,健全研发机构,提高研发档次,提升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 第75-76页 |
三、建立技术组织的区域构架,形成分工协作的技术创新开发体系 | 第76-77页 |
四、面向国内外市场,捕捉和跟踪前沿技术信息,及时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 | 第77-78页 |
第六章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福建民营经济的政策配套与环境改进 | 第78-88页 |
一、完善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 | 第78-80页 |
二、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制度激励 | 第80-81页 |
三、调整教育结构,设置新专业,以适应本省企业发展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 | 第81-82页 |
四、加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实验室的建设,提高民营企业对其的利用率 | 第82页 |
五、加强科研中试基地建设,提高运作效率,促进民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 第82-83页 |
六、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协调各方利益,提高产、学、研效果 | 第83-84页 |
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84页 |
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监督 | 第84-86页 |
九、提倡创新文化,营造社会创新文化氛围,鼓励民营企业的创新行为 | 第86-88页 |
附录一 关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 第88-95页 |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88-90页 |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90-93页 |
三、加权综合评价法 | 第93-95页 |
附录二 福建与全国民营经济科技创新能力的三级指标值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