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虚拟社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6-24页 |
第一节 虚拟社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 第16-19页 |
一、虚拟社区的定义 | 第16-17页 |
二、虚拟社区的产生 | 第17-18页 |
三、虚拟社区的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虚拟社区的发展动因 | 第19-24页 |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虚拟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 第20-22页 |
二、网民的主体意识是虚拟社区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第22-23页 |
三、社会的民主进步为虚拟社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虚拟社区用户交往行为实证调查与分析 | 第24-42页 |
第一节 调查的实施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虚拟社区用户使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 第26-39页 |
一、虚拟社区用户的基本属性分析 | 第26-28页 |
二、虚拟社区用户的基本使用情况 | 第28-35页 |
三、用户对虚拟社区中交往的认知与评价 | 第35-39页 |
第三节 调查结论与思考 | 第39-42页 |
一、虚拟社区已成为人们进行日常交往的公共空间 | 第39-40页 |
二、虚拟社区的发展与用户之间的交往互动相辅相成 | 第40页 |
三、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需要适当引导与有效治理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分析 | 第42-64页 |
第一节 虚拟社区中交往行为的理论诠释 | 第42-46页 |
一、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是一种精神交往 | 第42-43页 |
二、虚拟社区中交往行为的物质基础:理想的话语环境 | 第43-45页 |
三、虚拟社区中交往行为的本质特征:互动的人际交往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虚拟社区中交往行为的动机与心理机制分析 | 第46-49页 |
一、认识客观环境的需要 | 第46-47页 |
二、情感宣泄的需要 | 第47页 |
三、参与感、归属感的需要 | 第47页 |
四、自我形象塑造、重构的需要 | 第47-48页 |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48-49页 |
第三节 虚拟社区中交往行为的过程与模式研究——个案研究 | 第49-60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50-51页 |
二、研究结果分析 | 第51-59页 |
三、结论与思考 | 第59-60页 |
第四节 虚拟社区中的特殊交往行为——网络集群行为 | 第60-64页 |
一、虚拟社区中集群行为的产生机制 | 第60-61页 |
二、虚拟社区中集群行为传播的心理基础 | 第61-62页 |
三、网络集群行为的行为特点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虚拟社区中交往行为的社会影响 | 第64-76页 |
第一节 用户的交往行为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 | 第64-65页 |
一、新闻传播主体的泛化 | 第64-65页 |
二、传播过程是一个互动、双向的动态过程 | 第65页 |
三、新闻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同时也是意见的传播 | 第65页 |
第二节 用户的交往行为使虚拟社区成为民意的集散地 | 第65-67页 |
一、虚拟社区中形成的言论是整个网络意见的浓缩 | 第65-66页 |
二、虚拟社区中形成的舆论是整个社会舆论的晴雨表 | 第66-67页 |
第三节 用户的交往行为推动了社会的民主进程 | 第67-70页 |
一、虚拟社区中舆论的发展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 | 第67-68页 |
二、“网络问政”使政府与民意的互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第68-69页 |
三、网络反腐,是促进廉政建设快捷有效的方式 | 第69-70页 |
第四节 用户的交往行为促进了虚拟社区文化的形成 | 第70-72页 |
一、虚拟社区文化表现为特有的符号文化 | 第70-71页 |
二、虚拟社区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 | 第71页 |
三、虚拟社区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性和文化维系力 | 第71-72页 |
第五节 虚拟社区中交往行为的负面影响 | 第72-76页 |
一、虚拟社区中易形成非理性的网络舆论 | 第72-73页 |
二、网络暴力的伤害 | 第73-74页 |
三、网络炒作的大量存在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引导虚拟社区中交往行为的策略分析 | 第76-81页 |
一、加强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 | 第76-77页 |
二、充分重视并利用“意见领袖”的作用 | 第77-78页 |
三、传统媒体发挥正确的社会功能 | 第78-79页 |
四、加大监管力度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注释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