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13页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媒介融合的动因 | 第15-22页 |
一、媒介技术的演进是媒介融合的根本动力 | 第15-18页 |
(一) 数字技术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 第15-17页 |
(二) 数字技术所建筑的全球互动传播网让媒介融合顺理成章 | 第17-18页 |
二、传媒环境的变革是媒介融合的基础 | 第18-20页 |
(一) 大众传播媒介追求“平衡”的本能促成媒介走向融合 | 第18-19页 |
(二) 传媒环境的变化使得媒介不断融合 | 第19-20页 |
三、受众的需求成为媒介融合的直接原因 | 第20-22页 |
(一) 受众复合式的消费需要成为媒介融合的动力 | 第20-21页 |
(二) 受众交互式的互动需要要求媒介走向融合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媒介融合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一、媒介融合的意义 | 第22-24页 |
(一) 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媒介生态环境 | 第22-23页 |
(二) 传媒产品更加符合受众需求 | 第23页 |
(三) 提升传媒竞争力 | 第23-24页 |
二、媒介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一) 传统的媒介管理体制制约媒介融合 | 第24-25页 |
(二) 资本运作不成熟,收益较差 | 第25-26页 |
(三) 缺乏共通的技术语言,兼容性差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媒介融合的现实路径选择 | 第27-38页 |
一、引入市场竞争,打破体制束缚 | 第27-31页 |
(一) 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垄断局面 | 第28-29页 |
(二) 媒介环境的变革呼唤传媒规制的重建 | 第29-31页 |
二、建立产业链接,打造品牌平台 | 第31-33页 |
(一) 围绕数字化建立产业链接 | 第31-32页 |
(二) 树立清晰的品牌形象 | 第32-33页 |
三、确定目标受众,创新内容生产 | 第33-35页 |
(一) 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目标受众 | 第33-34页 |
(二) 自治化和平台化的内容生产创新 | 第34-35页 |
四、联盟合力开发,扫除技术标准障碍 | 第35-38页 |
(一) 技术标准在媒介融合中有重要作用 | 第35-36页 |
(二) 组成技术联盟,合力开发出适用于媒介融合的技术标准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