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35页 |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 | 第13页 |
·微生物气溶胶的危害 | 第13-15页 |
·微生物气溶胶对畜牧业的危害 | 第14-15页 |
·微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第15页 |
·微生物气溶胶的检测 | 第15-19页 |
·射流撞击式微生物采样器 | 第16-19页 |
·ANDERSEN 采样器生物采样器概述 | 第16页 |
·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ANDERSEN 采样器特点 | 第18页 |
·AGI-30 采样器 | 第18页 |
·ANDERSEN 采样器参数 | 第18-19页 |
·RCS 型采样器 | 第19页 |
·微生物气溶胶学的应用 | 第19-20页 |
·应用于动物疫病防治方面 | 第19-20页 |
·应用于植物疫病防治方面 | 第20页 |
·微生物气溶胶传播机制的研究 | 第20-21页 |
·微生物气溶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微生物气溶胶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微生物气溶胶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页 |
·研究背景 | 第22-33页 |
·ERIC-PCR 技术 | 第24页 |
·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ERIC) 的发现与分布 | 第24页 |
·ERIC 结构特征及功能 | 第24-25页 |
·ERIC-PCR 的原理及特点 | 第25页 |
·ERIC-PCR 产物形成规律 | 第25-26页 |
·ERIC-PCR 技术的应用 | 第26-28页 |
·在菌株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在混合菌样品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ERIC-PCR 在流行病调查中的应用 | 第28页 |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28-29页 |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原理 | 第29-30页 |
·脉冲场凝胶电泳的应用 | 第30-31页 |
·PULSNET 和 PULSNET CHINA | 第31-32页 |
·PFGE 方法的局限和不足 | 第32-33页 |
·荧光定量 PCR(TAQMAN PROBE) | 第33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3-3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5-45页 |
·材料 | 第35-37页 |
·鸡场情况 | 第35页 |
·猪舍空气样品及病料 | 第35页 |
·主要试剂、选择性培养基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鸡舍内外环境气载大肠杆菌和需氧菌气溶胶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实验设计 | 第37页 |
·样本的采集 | 第37页 |
·空气中需氧菌浓度计算 | 第37-38页 |
·空气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浓度计算 | 第38页 |
·鸡粪便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 第38页 |
·细菌数数据分析 | 第38页 |
·ERIC-PCR 对舍内外不同距离大肠杆菌的同源性鉴定 | 第38-39页 |
·模板的制备 | 第38页 |
·ERIC-PCR | 第38-39页 |
·PFGE 鉴定 | 第39-42页 |
·胶块的制备 | 第39-40页 |
·细胞的裂解 | 第40页 |
·洗胶块 | 第40页 |
·胶块内 DNA 的酶切 | 第40-41页 |
·加样 | 第41页 |
·电泳 | 第41页 |
·图像的获取 | 第41-42页 |
·ERIC-PCR 和PFGE指纹图谱分析 | 第42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对新型H1N1 病毒的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2-44页 |
·引物和TAQMAN 荧光探针的设计 | 第42-43页 |
·CDNA 的合成 | 第43页 |
·标准品的制备及稀释 | 第43页 |
·荧光定量PCR 检测 | 第43页 |
·特异性评价 | 第43-44页 |
·敏感性、重复性评价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4页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对气载新型H1N1 病毒的检测 | 第44-45页 |
·猪舍空气样品及病料的采集 | 第44页 |
·猪舍空气样品的处理 | 第44页 |
·病猪病料及血液的处理 | 第44页 |
·气溶胶样品中病毒浓度的快速监测与定量样品的检测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8页 |
·舍内外不同距离气载大肠杆菌含量 | 第45-46页 |
·鸡舍内外气载需氧菌含量分布 | 第46-47页 |
·ERIC-PCR 鉴定结果 | 第47-51页 |
·PFGE 鉴定结果 | 第51-54页 |
·两种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取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4页 |
·标准品测序结果 | 第54-55页 |
·检测体系的特异性鉴定 | 第55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5-57页 |
·猪舍环境空气样品及病料的检测 | 第57-58页 |
4 讨论 | 第58-62页 |
·大肠杆菌对动物造成的危害 | 第58-59页 |
·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与动物疾病的关系 | 第59页 |
·ERIC-PCR 和 PFGE 对大肠杆菌由舍内向舍外传播的鉴定 | 第59-61页 |
·两种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取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1页 |
·建立快速检测方法对环境中新型 H1N1 病毒的检测 | 第61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4页 |
·不同地点气载需氧菌和大肠杆菌气溶胶的含量及其意义 | 第62页 |
·P FGE、ERIC-PCR 对大肠杆菌气溶胶的溯源鉴定 | 第62页 |
·P FGE 与 ERIC-PCR 鉴定效率比较,阐明不同鉴定方法的优劣及应用前景 | 第62页 |
·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对新型 H1N1 病毒的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62-63页 |
·猪舍内外空气中新型 H1N1 病毒的检测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