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长穗偃麦草矮秆种质系的遗传分析与矮秆基因标记定位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1页
1 前言第11-25页
   ·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第12-19页
     ·小麦矮化基因的类型第12-14页
     ·小麦矮秆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4-15页
     ·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第15-17页
     ·矮秆基因在我国小麦改良中的利用第17-19页
   ·长穗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第19-25页
     ·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材料的产生途径第19-20页
     ·小麦-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材料的鉴定第20-25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5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5-35页
   ·试验材料第25-26页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矮秆种质系材料的鉴定第26页
     ·矮秆基因的标记定位第26-27页
   ·试验地点第27页
   ·试验方法第27-35页
     ·细胞学方法鉴定材料第27-30页
     ·苗期赤霉酸鉴定第30页
     ·长穗偃麦草特异标记鉴定第30页
     ·农艺性状调查第30页
     ·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0-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48页
   ·矮秆种质系材料鉴定结果第35-40页
     ·田间农艺性状特点第35页
     ·赤霉素鉴定结果第35-36页
     ·细胞学特点第36-37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第37页
     ·长穗偃麦草特异标记鉴定结果第37-38页
     ·矮秆种质系的株高遗传特点第38-40页
   ·矮秆基因的标记分析第40-46页
     ·矮秆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第40-42页
     ·标记与矮秆基因的连锁分析第42-46页
   ·矮秆基因染色体定位第46-48页
4 讨论第48-52页
   ·赤霉酸作用第48-49页
   ·矮秆材料的鉴定第49-50页
   ·矮秆基因的定位第50页
   ·矮秆基因的连锁标记第50-51页
   ·矮秆基因的来源第51-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3-64页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用型甘薯施用腐植酸和钾肥改善品质的生理基础
下一篇:利用大粒突变体进行小麦籽粒大小和产量性状的QTL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