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论文--碳水化合物、糖论文

绿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缩写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绿球藻Chlorococcum sp.GD第16页
    1.2 多糖的主要功能第16-17页
        1.2.1 多糖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第17页
        1.2.2 多糖的抗辐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第17页
        1.2.3 多糖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第17页
        1.2.4 多糖的降血脂血糖作用第17页
    1.3 藻多糖的提取方法第17-18页
        1.3.1 热水浸提法第17页
        1.3.2 微波提取法第17-18页
        1.3.3 超声辅助提取法第18页
        1.3.4 酶法提取第18页
    1.4 多糖的分离纯化第18页
    1.5 多糖的结构测定第18-19页
        1.5.1 化学分析法第18-19页
        1.5.2 仪器分析法第19页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9-22页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页
        1.6.2 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二章 绿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第22-36页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22-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23页
        2.1.2 主要实验设备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8页
        2.2.1 绿球藻多糖的提取第24-25页
        2.2.2 测定多糖含量第25页
        2.2.3 分离绿球藻粗多糖第25-26页
        2.2.4 Sephadex G-150 凝胶柱层析纯化第26页
        2.2.5 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第26页
        2.2.6 多糖的红外光谱扫描(FTIR)第26页
        2.2.7 高效凝胶色谱法进行测定绿球藻纯多糖分子量第26页
        2.2.8 液相色谱法测定绿球藻纯多糖的单糖组成第26-27页
        2.2.9 绿球藻多糖化学性质的鉴定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2.3.1 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第28页
        2.3.2 绿球藻多糖DEAE-52 纤维素柱层析初步分离纯化第28-29页
        2.3.3 Sephadex G-150 葡聚糖凝胶进一步纯化第29-30页
        2.3.4 紫外图谱分析第30页
        2.3.5 绿球藻纯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0-31页
        2.3.6 测定已知分子量的葡聚糖第31-32页
        2.3.7 绿球藻多糖的分子量第32-33页
        2.3.8 绿球藻纯多糖的单糖组成第33-34页
        2.3.9 绿球藻多糖化学性质的鉴定第34-35页
    2.4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绿球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36-44页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6-37页
        3.1.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3.1.2 实验主要仪器第37页
    3.2 实验方法第37-39页
        3.2.1 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测定第37页
        3.2.2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37-38页
        3.2.3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38页
        3.2.4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第38页
        3.2.5 还原能力的测定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3页
        3.3.1 绿球藻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39-40页
        3.3.2 绿球藻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40页
        3.3.3 绿球藻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第40-41页
        3.3.4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第41-42页
        3.3.5 还原力测定第42-43页
    3.4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绿球藻多糖抑菌活性研究第44-56页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4-46页
        4.1.1 实验材料第44-45页
        4.1.2 试剂第45页
        4.1.3 实验主要仪器第45-46页
    4.2 实验方法第46-48页
        4.2.1 制作培养基第46页
        4.2.2 绿球藻多糖样品溶液的配制第46页
        4.2.3 活化菌种和制备菌液第46页
        4.2.4 抑菌活性测定第46-47页
        4.2.5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第47页
        4.2.6 测定生长曲线第47页
        4.2.7 测定细胞膜通透性第47页
        4.2.8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第47-4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4.3.1 绿球藻多糖对细菌的抑菌试验结果第48页
        4.3.2 绿球藻多糖对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第48-49页
        4.3.3 分析绿球藻纯多糖的最小抑菌浓度第49-50页
        4.3.4 绿球藻多糖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50-51页
        4.3.5 绿球藻多糖对真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51-52页
        4.3.6 绿球藻纯多糖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第52-53页
        4.3.7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氧量的变化第53页
    4.4 小结第53-5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5.1 结论第56页
    5.2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昆明市安宁中学为例
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