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研究学者对《朝花夕拾》入选教材的精读篇目的教学探索 | 第9-11页 |
(二)一线教师和研究生对名著导读整体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 第11-12页 |
(三)研究缺陷 | 第12-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有利于深化师生对《朝花夕拾》及其教学的理解 | 第13页 |
(二)有利于结合教学实际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 第13页 |
(三)有利于丰富名著导读教学理论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名著导读及教学综述 | 第15-19页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设置 | 第15-16页 |
二、名著导读教学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三、名著导读教学实践综述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的特点及意义探究 | 第19-22页 |
一、《朝花夕拾》的中学教学特点分析 | 第19-20页 |
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对于昆明市安宁中学教学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个案学校名著导读教学的概况 | 第22-23页 |
一、学校概况 | 第22页 |
二、昆明市安宁中学《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实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教师《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 | 第23-28页 |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第23-24页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第24-28页 |
第三节 学生《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接受现状 | 第28-33页 |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第28页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第28-33页 |
第三章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 第33-51页 |
第一节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 第33-38页 |
一、读前导读——依托学校建设,打造阅读文化氛围 | 第33-34页 |
二、读中推进——提升专业素养,创设师生共享交流 | 第34-35页 |
三、读后提升——扩充书本资料,引领学生深度研读 | 第35-36页 |
四、读后展示——丰富评价体系,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的阅读阶段性计划 | 第38-39页 |
一、读前导读课 | 第38页 |
二、读中推进课 | 第38-39页 |
三、读后提升课 | 第39页 |
四、读后展示课 | 第39页 |
第三节 教学设计 | 第39-51页 |
一、读前导读课 | 第40-41页 |
二、读中推进课 | 第41-46页 |
三、读后提升课 | 第46-47页 |
四、读后展示课 | 第47-49页 |
五、教学效果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附录 A 初中语文教师《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第54-56页 |
附录 B 初中生“名著导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