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劳资纠纷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2页 |
|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10页 |
| ·本文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 第10页 |
| ·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 2 劳资关系管理理论原理 | 第12-18页 |
| ·劳资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 第12-13页 |
| ·概念与定义 | 第12页 |
| ·劳资关系的性质 | 第12-13页 |
| ·劳资关系的法学分析 | 第13-16页 |
| ·法学特征 | 第13-14页 |
| ·劳动合同 | 第14页 |
| ·集体合同及集体谈判制度 | 第14-15页 |
| ·劳动合同试用期 | 第15-16页 |
| ·劳资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 第16-18页 |
| ·三方协调模式 | 第16-17页 |
| ·政府监管 | 第17页 |
| ·工会作用 | 第17-18页 |
| 3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和原因分析 | 第18-38页 |
| ·当前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多样性和复杂性 | 第18页 |
|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状况 | 第18-20页 |
|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的客观因素 | 第20-26页 |
| ·劳动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0页 |
| ·劳资关系制度尚未建立完善 | 第20-21页 |
| ·劳动行政执法存在严重问题 | 第21页 |
| ·劳动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 第21-22页 |
| ·纠纷双方地位的差异 | 第22-23页 |
| ·企业工会组建困难 | 第23-24页 |
| ·民营企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 | 第24-26页 |
|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的主观因素 | 第26-29页 |
| ·政府部门认识不足 | 第26页 |
| ·企业主的片面认识 | 第26-29页 |
| ·民营企业劳资纠纷的企业内部管理因素 | 第29-38页 |
| ·招聘录用环节 | 第29-32页 |
| ·薪酬管理体制 | 第32-34页 |
| ·绩效考核制度 | 第34-35页 |
| ·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 第35-37页 |
| ·解雇遣散政策 | 第37-38页 |
| 4 解决民企劳资纠纷的对策研究 | 第38-50页 |
| ·立法手段 | 第38-41页 |
| ·修订、完善《劳动法》 | 第38-39页 |
| ·加快《就业保障法》的充实、完善进程 | 第39-40页 |
| ·修订、贯彻《工会法》 | 第40页 |
| ·制定劳动合同及薪金保障法律 | 第40-41页 |
| ·政府行政措施 | 第41-43页 |
| ·劳动力市场建设 | 第41-42页 |
| ·改革劳动监察制度 | 第42-43页 |
| ·工会作用 | 第43-46页 |
| ·知识培训 | 第44页 |
| ·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 | 第44-46页 |
| ·内部管理制度 | 第46-49页 |
| ·签订、履行劳动合同 | 第46页 |
| ·建立体现激励原则的薪酬管理体系 | 第46-47页 |
| ·健全劳动安全制度 | 第47页 |
|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 第47-48页 |
| ·建立企业内部纠纷处理机制 | 第48-49页 |
| ·雇主组织建设问题的初步思考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