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2.国内对农村金融体制研究状况的分析 | 第13-18页 |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第13-14页 |
·关于农村金融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 第14-17页 |
·当前理论界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观点 | 第17-18页 |
3.当前国外对农村金融体制研究状况分析 | 第18-23页 |
·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及与之相对应的农业融资论和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19-21页 |
·赫尔曼、默多克和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以及与之对应的不完全竞争理论 | 第21-23页 |
4.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3页 |
第二章 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 第23-31页 |
1.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简要回顾 | 第24-26页 |
2.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 | 第26-28页 |
·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能很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 | 第26-27页 |
·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需要政府的长期扶持 | 第27-28页 |
·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户的积极参与 | 第28页 |
3.改革的局限性分析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当前农村金融组织及体制的现状、缺陷和结果 | 第31-40页 |
1.当前农村金融组织的现状 | 第31-33页 |
·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现状分析 | 第32-33页 |
2.农村金融体制的缺陷 | 第33-38页 |
·结构性缺陷 | 第33-34页 |
·功能性缺陷 | 第34-38页 |
·现有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 | 第34-35页 |
·缺乏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 | 第35-36页 |
·资产质量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 第36-38页 |
·资金蓄积功能弱 | 第38页 |
3.当前农村金融体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 第38-40页 |
·农村合作金融变异,偏离支农方向 | 第38页 |
·农村金融机构重叠,经营方式粗放,支农缺乏合力 | 第38页 |
·农村资金分流,农金系统筹资困难 | 第38-39页 |
·利率机制僵化,农民望贷兴叹 | 第39页 |
·缺乏保证机制,信贷支农疲软 | 第39页 |
·缺乏健全完善的保险、保障机制,农贷风险系数加大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国外农村金融体制建设经验及其评价 | 第40-46页 |
1.互助合作机制是农村金融体制的重要组织形式 | 第40-42页 |
2.在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和健全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第42-44页 |
3.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 第44-45页 |
4.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和利率管制是解决农村金融抑制的重要举措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道路探索 | 第46-62页 |
1.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 | 第46页 |
2.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原则 | 第46-47页 |
3.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道路探索 | 第47-62页 |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战略重构 | 第47-51页 |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 第48-49页 |
·放宽准入,增加供给 | 第49-50页 |
·政府扶持,完善服务种类 | 第50-51页 |
·明确国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加快改革步伐 | 第51-54页 |
·关于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和定位问题 | 第51-52页 |
·关于农村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的改革和定位问 | 第52-53页 |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和定位问题 | 第53-54页 |
·加快立法,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规范市场运作 | 第54-56页 |
·各方协调,建立长期的资金流动导向政策,持续有效的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 第56-58页 |
·改善农村投资环境,防止现有农村资金的外流 | 第56页 |
·放开市场,促进民间资金自由进出 | 第56-57页 |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商业银行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 第57-58页 |
·国家各职能机构协同行动,稳定农村金融供给 | 第58页 |
·健全金融机构的担保机制,鼓励各种针对农村可行的担保方式 | 第58-59页 |
·加快农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公正透明的个人信用档案 | 第59-61页 |
·优化农村投资环境,为金融支农找到着力点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