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改造人性化设计思索--以天津海河改造工程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20页 |
1. 研究的缘起 | 第7页 |
2. 相关概念释义 | 第7-11页 |
(1) 人性化设计 | 第7页 |
(2) 人性化设计的由来 | 第7-10页 |
(3) 城市滨水区 | 第10-11页 |
3. 研究的背景 | 第11-15页 |
(1) 国内外滨水区改造的动态及趋势 | 第11-14页 |
(2) 滨水区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与弊端 | 第14页 |
(3) 滨水区改造中人性化设计的需求 | 第14-15页 |
4. 天津海河改造工程背景 | 第15-18页 |
(1) 海河的历史沿革与变迁 | 第15-17页 |
(2) 海河改造诱因 | 第17页 |
(3) 海河改造总体思路 | 第17-18页 |
5.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8-19页 |
6. 论文框架 | 第19-20页 |
第一章 人性化滨水空间的特征及设计原则 | 第20-27页 |
·人性化滨水空间的特征 | 第20-22页 |
·可达性 | 第20页 |
·安全与安定性 | 第20-21页 |
·良好的景观和可识别性 | 第21-22页 |
·使用便利性 | 第22页 |
·人性化设计原则 | 第22-27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22-23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23页 |
·多样性原则 | 第23-24页 |
·识别性原则 | 第24-25页 |
·时代性原则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滨水地区改造的人性化设计手法 | 第27-45页 |
·滨水地区改造物质环境因素人性化设计 | 第27-37页 |
·人性化交通 | 第27-33页 |
·人性化堤岸 | 第33-34页 |
·水景化改造误区 | 第34-37页 |
·滨水地区改造非物质环境因素人性化设计 | 第37-44页 |
·滨水区域文脉的延续 | 第37-38页 |
·滨水地区的空间形态 | 第38-42页 |
·滨水地区的混合开发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关于天津海河改造工程人性化设计的分析研究 | 第45-64页 |
·海河改造工程人性化设计调研方法制定 | 第45页 |
·调研问卷设计 | 第45-46页 |
·调研数据分析 | 第46-60页 |
·交通流量 | 第48-49页 |
·交通方式及停车场分布 | 第49-50页 |
·空间尺度 | 第50-52页 |
·桥梁密度 | 第52-53页 |
·业态分布 | 第53-54页 |
·堤岸改造工程 | 第54-57页 |
·沿岸公园景观节点 | 第57-60页 |
·存在问题 | 第60-63页 |
·公园使用效率 | 第60-61页 |
·绿化景观效果 | 第61页 |
·道路噪音 | 第61-62页 |
·特色活动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