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流动与空灵--非构思主义写作学的后写作主体论与主体性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 风景这边独好:当代写作学的鲜活的学术景观第9-13页
第一章 流动与空灵:从主体的本质看非构思写作主体与写作主体性体第13-19页
第二章 当代写作学写作主体论研究历程与评介第19-51页
 第一节 写作主体论的空场第19-22页
  一、文本写作学:文章“八大块”写作学第19-20页
  二、技法写作学第20-22页
 第二节 写作主体论的登场:前写作主体论第22-32页
  一、构思论写作学(双重转化、三级飞跃、三重转化)第22-27页
  二、写作主体论与动力写作学第27-29页
  三、四体化一(文章)论第29-32页
 第三节 非构思写作学的主体论第32-51页
  一、流动的主体性——后写作主体论的启蒙第32-40页
   (一) “深层结构”、“表达方式”、“知行递变”理论——后写作“主体”流动的微观机制第32-35页
   (二) 写作文化论——“主体”流变的宏观动力第35-37页
   (三) 颜纯钧:非稳态的写作行为与变化着的“写作”主体第37-40页
  二、空灵的主体性:后写作主体论的完成第40-51页
   (一) 写作美学——后写作主体的本真存在第41-44页
   (二) 写作思维学――后写作主体的内在形态第44-47页
   (三) 写作智慧——后写作主体的应对艺术第47-49页
   (四) 写作措辞学——后写作主体的微观呈现第49-51页
第三章 构思论写作学的现代主义写作主体论批判第51-57页
 第一节 构思论写作学历史形成与内容第51-53页
 第二节 构思论写作学的主体批判第53-57页
第四章 非构思写作学的后写作主体论与后写作主体性阐释第57-61页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主体观和写作观对非构思写作主体的启示第61-65页
结语 流动与空灵:走向时空本体的后写作主体论给我们 的启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后记第71-73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宽肢L形截面柱的ANSYS有限元分析
下一篇:液态发酵茶工艺参数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